根據國際保險業者的統計,全球風災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其他自然災害。台灣地區的建築形式與全球其他地區不盡相同,使得風災造成的經濟損失較之地震損失為輕,然而風災造成的損失仍是一項不可輕忽之議題。近年來國內出現相當數量的超高或大跨徑結構物,包括超高層建築、纜索支撐橋梁、巨型煙囪、巨蛋體育館等。從社會經濟富裕和工程技術、材料進步的觀點來看,下一世代的建築與結構必然朝著高度更高,跨度更大的方向發展。對於此類型結構物,風力逐步取代地震力,成為結構設計時的主要水平荷載。風力除了對於結構系統有安全性的考量之外,對於大多數的建築物而言,局部風壓對於附屬構建(如玻璃窗,帷幕牆等)的影響,以及強風造成高樓振動與建物周遭地面強風引起的舒適性問題,往往是設計者所需解決的工程問題。此外,隨著民眾居住品質要求的提升以及節能減碳意識抬頭,自然通風在無論是在建築室內或戶外風環境在設計規畫階段也是考量的重點之一。
我國自成立風工程學會以來,已分別於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2020、2022年舉辦全國風工程學術研討會。該研討會提供國內專家學者及工程師一個討論平台,針對我國常見之風災,包含建築物設計、附屬結構物、太陽能板、大型風機抗風、建築通風等等議題,發表最新研究成果並進行議論。本次由國立成功大學舉辦第十屆全國風工程學術研討會,在本校由邁向頂大計畫延續至高教深耕計畫過程中,累積大量建築通風、抗風科技之實務研究成果。透過舉辦本次研討會進行交流,串聯國內產官學界之能量,深化風工程教育並強化產學合作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