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迎新盼团圆,微笑向暖迎新年
洪靖雯(中四丙)| 于 2023 年 02月 出版
年,是什么?红色的春联、噼啪的鞭炮、高挂的灯笼、炸好的丸子、腌好的腊肉,年是一种期待,一种团聚。汪曾祺笔下的过年,是守着黑烟摇摇、烛泪淋漓的岁烛;也是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的岁朝清供。丰子恺笔下的过年,是用拣自八仙桌的白而肥、香又燥的谷花泡糖茶,也是河岸边万花筒齐放倒映出的满树银花。鲁迅笔下的过年,是近处燃放震耳的大声未息,是空气里弥漫的幽微火药香,也是杀鸡、宰鹅、买猪肉的热闹非凡。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当提到春节,总会最先想起这首诗。春节期间,家家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庆祝中国年。超市里的歌声、小镇街上的爆竹声、砧板声的哒哒声融汇在一起,编织着欢乐与幸福。
屋内暖和极了,玻璃窗把一切凛冽拦在外头。木柴在火炉里安静地燃烧,偶尔“啪”一声爆出一个火星,也被淹没在一句句家长里短中。饭菜被盛在青花纹样的盘子里端上桌,全是熟悉的样式,年复一年蒸腾着熟悉的味道。但总是吃不腻的。什么样的菜经过奶奶的手,味道总是有些微妙的不同,于是一年年吃得心满意足。酒香也是有的,故乡的地道白酿,杯子和杯子相碰,溅出一声清脆,尽兴却不贪杯。于是围炉夜话,伴着糕点的甜香和一地的瓜子壳。老人家又絮絮叨叨地谈起儿时糗事,我自是大半都已不记得了,只好捂着脸羞窘地笑。话题随后也铺展开来,以上一次新年的分别为支点,撬动整整一年的记忆。
漫步街头,大街小巷已经挂上了红灯笼,准备迎接新年,在此起彼伏的欢歌笑语中,同享欢乐,增添属于自己的年味记忆。年月流转,一岁一轮,过年时回家团圆是中国人生命中的情感轮回。游子归家、张灯结彩、团聚欢庆、盼来年节节高,就这样年复一年,相聚的传统延续千年,逐渐承载起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情感记忆。
新年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也是我们一年中最期盼的日子,忙碌了一年的人们都可以在这个节日停下忙碌的脚步来休息,一年未见的人们也可以在这一天相见叙旧,我们也会在这时候总结一年得失,为下一年制定目标,扬帆再启航。所幸,我们已然都经历过38.9°C,一场“烧”尽,万物生长。可以预见的是,2023年我们需要的一切似乎都在呼啸而来。传统事务仍然会按照它的逻辑自然蔓延,但新的“物种”则会在具备新思想新技术的人手中生如夏花、绚烂奔放。时光在流逝,生活在继续。年又粉墨登场,让我们营造又一个浓墨重彩的年,给岁月又一曲美好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