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本位文化回應以亞裔家庭正向行為支持爲例:實例、家庭觀點與經驗傳承」
George Sugai
「家庭本位文化回應以亞裔家庭正向行為支持爲例:實例、家庭觀點與經驗傳承」
George Sugai
此次邀請到的講者為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Joseph Lucyshyn教授,他關注亞裔家庭,強調應尊重並善用亞裔文化的優勢,以文化回應(culturally-responsive)方式進行以家庭的正向行為支持實踐,並透過影片實例分享介入的成效與改變。
家庭本位的正向行為支持也叫 FCPB,本次分享的研究實例包含兩個居住在英屬哥倫比亞省溫哥華地區的台灣家庭。
FCPB強調使用正向行為支持方法來協助有嚴重行爲問題孩子的家庭。它是一種協同評估的方法,可為有嚴重問題行為的發展障礙兒童制定有效的個別化行為支持計劃。除了強調預防和正向強化來協助減少孩子的問題行為外,FPCB也注重提高孩子的生活品質,在製定支持計劃時會考慮家庭觀點和家庭系統,也因此FPCB希望了解整個家庭並確保在這個過程不僅能支持特殊兒童而是能夠支持整個家庭。例如,如果一個家庭因長期照護而感到非常疲倦,合作時將與家人一起尋找臨時護理人員。在執行FCPB的過程中會進行綜合評估,包括家庭生態系統,來了解家庭,使用功能評估來了解兒童問題行為,亦會為家庭提供直接性執行的支持,並持續評估。
在FCPB中,關注文化差異性並在文化上做出回應很重要。向家長提供支持時,未能認識到文化差異可能會導致服務提供合作上變得困難。文化是一個社會群體所擁有的特徵的綜合體,它可以小到部落,也可以大到種族或族裔群體或國家。文化也可以定義為整個社會的生活方式,包括其禮儀、語言、宗教、行為規範以及信仰等。但同樣重要的是,需要了解在任何文化中,也有亞文化。在執行FCPB時必須不斷地與每個家庭一起努力,以回應其文化。關於FCPB的文化回應特徵有二,一是與家庭為合作的夥伴關係,二是提供文化回應服務。例如:在與亞洲家庭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將家庭傳統文化的智慧和哲學融入到FCPB中,像是孔子思想,「仁」會幫助孩子越來越成為家庭中的一份子,而「道」跟行爲模式是一樣的,當我們有好好的執行介入的方案,我們就能達成「仁」與「道」。
演講最後以本次分享之家庭案例作為結語,對案例中的家庭而言通過FCPB可以看到自己改變的可能,也理解到要先改變自己才可以改變孩子的行為,當父母開始改變時,家庭生活也會開始變得正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