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也者,妙萬物而謂言者也。——《易·说卦》
神靈是指古代傳說、宗教及神話中指天地萬物的創造者和主宰者或指有超凡能力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可以長生不老的人物。神靈是道的衍生,也指人死後的精靈。
觀神
觀神一類,原型基本來自物品與動物,人魂亦有
潮州人「關神」信仰的一種,隨著移民帶來台灣,在臺灣風俗誌中被記字為觀,這種儀式須在中秋舉辦才會成功,種類多樣:籃畚神、椅仔姑、扁擔神、戲童、花園、水雞仔神、猴神、牛牿神、青蛙等等,用途以求神問卜或單純娛樂皆有,動物類神會讓降乩對象做出那動物的舉動。
把降乩對象圍在中間,周圍的人點香或焚燒金紙,口中念唱特定歌謠,對象恍惚時便是所「關」之神降臨,降乩對象是物品則相對安全,是人身則要小心。
場外加映:
觀箸神,儀式是在中秋夜將筷子一支直插於盛滿米飯的碗,另一支橫放其上維持不落,孩童一邊圍著筷子點香灑金紙,一邊口喊:「觀箸神!觀箸鬼!請你上大廳!吃雞腳腿!」若上頭的竹筷轉個不停,那就是儀式成功請到箸神了。
椅仔姑:「椅仔姑、椅仔姑,請汝姑姑來坐椅。坐椅定,問椅聖,奈有聖,水龍頭,拆三的,來作聖。」,將椅子抬起來念唱,椅子變重就代表椅仔姑降臨了,可向她問事占卜。儀式以竹籃蓋布、畚箕、掃帚等器具做為椅仔姑附身的代替品,民俗台灣中記:「在竹椅上立一根飯杓,然後用紅布巾將竹椅蓋住,有些人則是把竹椅倒過來放,然後又一根竹棒穿過其間,並且在竹椅上面放一個手提籃,再用紅色衣服蓋住竹椅。接著就要放一些供物,例如胭脂、白粉、菓物、花、剪刀、尺和鏡子等等。」這類占卜習俗類似於碟仙及日本的狐狗狸。
日月潭白鹿
出自邵族的逐鹿傳說,祂現身並帶領邵族人前往更好的地方,也就是日月潭,並在到達以後躍入潭水之中。
白鹿會在夢中化成美麗的白衣女子,另一版本則為祂們的先祖英雄薩拉芒拉,一白鬚老者形象。
白鹿躍入潭水之處原名土亭仔,後來邵族人將此地取名為白以紀念白鹿。
而對於祂是否真的是頭白鹿這點,《蕃族調查報告書》中只提到:「被認為是白鹿的生物。」
時至今日,幾乎人人都認為帶領邵族人前往日月潭的生物是白鹿,這可能來自於日至時期的官方宣傳。
虎形山之虎
日治前,大直有座虎形山,山形似虎,樹木疏密也似虎紋。據故老說,山中真有隻虎精,不做祟也不吃人,怕嚇到人,一見人就消失,會在盜匪來時守在村外,嚇阻歹徒以守護村人。 日治開路時切斷了虎形山的虎腳,斷開處似鮮血的紅水流了三天三夜,山間傳來老虎的哀鳴,一週後才消失,此後樹林不再是虎紋,也沒有人再見過老虎精。
當時的虎精有時也在夜裡的村莊出沒,有時在竹林現身,有時在山腳下的大水池「虎形坡」喝水。
-參考資料:《康熙字典》、《百度百科》、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唯妖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