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傳育教授團隊研究之技術為全球首創,以「零接觸」檢測方式,達到「肢體零接觸,服務無距離」成效,該技術整合「臉部中風」、「心率」、「呼吸」等功能,以電腦視覺的方式,透過臉部特徵的變化即可得知受測者當下的中風可能性、精準的量測心率及呼吸率。該技術克服現有攝影機裝置難以突破環境光源變化影響檢測結果的困難,效率也大幅提升,可達到即時、精準、便利的零接觸量測,該技術已獲得兩項美國、三項中華民國發明專利,對於精準醫療及防疫科技產業都有重大性突破。
國立成功大學 電機工程研究所博士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 教授兼研發長(2011/08~2013/07)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 教授兼主任(2010/08~2011/07)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 副教授兼主任(2009/08~2010/07)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電腦與通訊工程系 副教授(2007/08~2009/07)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自由軟體研究中心 主任(2008/08~2018/07)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 副教授(2006/08~2007/07)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 任助理教授(2003/02~2006/07)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電算中心系統組 組長(2004/01/15~2007/07)
旭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專案工程師/顧問 (1999/01~迄今)
樹德科技大學 資訊工程系 專任助理教授(2001/02~2003/01)
姚賀騰教授自2002年起擔任教職,曾陸續於遠東科技大學、勤益大學電機系服務,2020年甫至中正機械系任教,專門教學工程數學、自動控制與電路學等課程。姚賀騰教授主要研究非線性系統分析、機電系統訊號處理與控制等領域,並專攻機電系統混沌(Chaos)複雜訊號分析與控制、智慧型混沌訊號映射於機電系統故障診斷與預測分析、深度學習於機電系統訊號分析等。
國立成功大學 / 中華民國 / 機械工程 / 博士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研究發展處 研發長 (2013-02~2020)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 教授 (2009-07~2020)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 系主任 (2010-08~2013-01)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電資學院 代理院長 (2010-02~2010-07)
遠東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 教授 (2008-07~2009-06)
遠東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 副教授 (2005-07~2008-06)
遠東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 助理教授 (2002-07~2005-06)
米菲多媒體為台灣領先的AR(擴增實境)行動應用軟體開發商,也是台灣國內少數的擴增實境底層技術開發商,獲得多項國內外獎項的殊榮,以圖像識別、追蹤技術為核心,結合雲端技術、機器學習、大數據分析、多媒體互動,發展出十數種創新AR行動應用服務模組,並擁有國內最大 AR 開放式平台「MAKAR」,任何人都可以自由開發擴增實境,對於國內產業發展具有相當的影響力。
臺北市政府明日之星團隊
臺北國際創業週 銀牌獎/中華電信獎/菲律賓加速器獎
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創業天使計劃
臺北市政府獎勵補助計畫
海峽兩岸中美青年創客 特等獎
兩岸青年創業大賽 第三名
亞洲VR&AR金獎
亞洲VR&AR應用龍頭獎
COMPUTEX d&I awards台北國際電腦展創新設計獎
InnvoVEX新創特展 特別獎
親子天下教育新創20+
亞洲智能應用程式大獎-生活社交及娛樂獎 第三名
亞太電信5G創育加速器 重點培育新創
i2i Scalerator規模加速器 重點培育新創
AWS聯合創新中心 重點培育新創
全國教育APP推薦徵集 第二名
MAKAR Editor - 2020教育部高中職黑客松競賽AR/VR/MR 指定軟體
獲選科技部優秀新創 參與CES 美國消費電子展
點睛科技過去以開發 App 的軟硬整合設計服務為主,近年來轉型往長照產業領域發展。團隊表示,因為發現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的步調快速攀升,長照產業市場勢必有發展空間,所以在 2016 年時調整營運方向,與星願樹職能治療所所長陳宜男職能治療師合作,開發一系列能夠延緩老化,又能夠結合互動、有趣的智慧產品。
他們將開發的創新產品命名為「LTPA(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智慧認知訓練解決方案」,這是一套針對長者所設計的短時間認知訓練系統,主要希望幫助老年人建立身體活動歷程,以維持或改善生活質量,讓長者可以走出家門,結交好朋友為生活帶來樂趣。
朝陽科技大學 資管所碩士
勤益科技大學 電子工程兼職講師
凌陽科技 副工程師
三協資訊 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