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新知

雙園國小每年辦理家庭教育、親職教育相關課程,臺北市家庭教育中心亦有樂活家庭講座,教育部還有數位平台,提供豐富線上課程,歡迎教師家長踴躍報名參加。

E化時代下的家庭互動與溝通

作者:王以仁 (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教授、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博士)

摘自教育部家庭教育網-家庭教育專欄

二十一新世紀的發展有多元改變之趨勢,面對整體社會價值與思潮觀點,亦產生巨大的變化。過去人們習慣於統一標準,面對任何人、事、物等情況,都會要求有一個共同的規則、觀點或標準作業流程之SOP等保守氛圍;然而至今幾乎被完全否認與打破,而形成不同意見觀點都能同時並陳的「多元體制」。


現今可說是3C產品盛行的網路E化時代,家長與老師對於孩子或學生經常掛在網路上,甚至有些嚴重沉迷於網路世界,而感到十分的惋惜與無奈。的確,網路時代的來臨,造成許多親子關係及夫妻互動的變調,稍一疏忽家人之間的互動就會顯得十分淡漠。然而,時代和科技的進步已經是無法阻擋的大潮流,與其父母學習如「螳螂擋車」般的無效阻擋,還不如思考如何去發揮其更多的正向功能。當E化時代來臨,透過網路的溝通、學習、購物、遊戲休閒等已是生活之基本所需;只要經濟條件稍可,幾乎每個家庭都會使用電腦及相關網路等設備。


其實,家長若擔心孩子或青少年沉迷於不當網路世界,可以採取一個簡單的因應方法,就是將電腦與網路設備等放置於家中的客廳,如同電視機擺在客廳供全家共同觀賞一般;如此則可全家在客廳的敞開空間,一起來使用電腦與上網,在這種彼此自然互動之下,不僅可以使親子之間的關係更為麻吉,也同時兼顧了孩子的網路安全問題。而在積極方面,更可以成立全家人共同的互動網路平台,譬如運用line或wechat等之群組,使得家人彼此之間可以透過訊息、照片等即時溝通,也可以轉傳一些有趣的笑話、故事、文章、短片等。只要能持久而有心的經營,必可發揮意想不到的良性互動功能。


通常,當家庭中發生了某些重大事件,必然會影響家人之間的互動關係或是家庭日常生活作息。而在我家,2015年還真是發生了一些大事,先是年初在一月下旬我的女兒出嫁,隨後在七月得知她懷孕了,這就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大約明年三月下旬),我就可以當外公了。


按照國內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國人首次「做公」的平均年齡(不管是當祖父或外祖父)是五十三歲。以我目前已經年過六十,看來在這方面是嚴重地落後。話說回來,想當父親還可以靠自己設法努力,但想要做阿公就只能夠依靠孩子,以及上帝的眷顧啦!有些年輕人根本不想生,你再怎麼等待也難有「做公」的機會;倘若年輕夫婦有計劃要生育,但有時卻會等待很長的時間而懷不上。看來,「做人」也相當地不容易,還得學習「盡人事、聽天命」,也需要有上帝的恩典與眷顧,才能夠玉成美事地生兒育女。


雖然,目前兒子在高雄工作,女兒嫁到新竹,使得我們原本的四人家庭也因此而分居於三地。但彼此之間卻能拜現代網路通訊的便捷,利用在Line上建立一個「Wang家人」的群組,讓我們一大家五口(包括:我們夫婦、兒子、女兒及女婿),可以隨時透過文字、照片、圖檔或語音電話等,讓彼此之間也能保有良好而親密的互動溝通。算算每天最少都會有70則訊息,而多的時候更會高達二三百則以上。


前教育部長曾志朗博士亦曾指出,知識可透過閱讀大量地吸收與獲得,因而閱讀可被視為一個社會進步的象徵,甚至是國家進步發展的明顯指標之一。現今已經步入E化時代,各種的知識訊息都可以透過相關網站的搜尋去獲得。過去,家長想要獲取一些有關親職教育的資源時,可以透過書籍、繪本,以及有關的雜誌和期刊,都算是相當有用的途徑。當然,在資訊發達的今日,這些書籍和期刊,也有部分已經同步E化,而成為「無紙書刊」的讀物,以方便廣大讀者之所需。而E世代電腦網路特別發達,父母們可透過網路資訊的學習,經常到一些教育與新知型的網站,去多多吸收與學習。


時間的巨輪不斷向前滾動,當有一天孩子長大獨立時,為人父母者必然變老,並須勇敢面對退休養老階段的生活。在家庭心理學的相關研究中有「家庭生命週期」觀點,提到最後一個階段為「老年的家庭」,其主要的家庭任務是老夫老妻彼此珍惜,坦然面對晚年生活。而在此之前,則會經歷孩子們均已成年且離家獨立生活,亦即所謂「成家立業」的階段。父母眼看著子女長大成人,親子之間的關係與互動溝通,也有著許多的變化,須要努力地設法加以調適。過去,我的妻子從事軍職擔任教官,早在二十餘年前就已經退休,她也因而未趕上電腦網路使用的工作潮流,常常都只能要求我多與孩子們聯繫,以獲得她想知道的相關訊息!一年前,透過我兒子捐出一台不使用的智慧型手機,再由我女兒慢慢地一點一點教會媽媽上網使用line,如今我的妻子已經成為line的高手,尤其更能經常轉出一些讓人驚奇及會心一笑的圖片,而全家人也彼此互相line來line去,真能好好享受無比甜美的網路互動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