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的內話

很高興在這個連續十天的密集課程中與來自11個系的13位同學 - 韋智、詩晨、李欣、上翃、政賢、欣琪、玉瑧、玟穎、汶渝、士釗、曉瑄、昕妤、祥宇、佳蒨、偉煌 - 共度創意發想的夏天。


李政源老師(雙語教學推動中心

為期兩週朝夕相處的學習活動讓師生之間有很多機會能一起討論、發想、磨合、甚至爭辯,最後學會溝通妥協達成共識,不同科系背景學生的混成編組也提供同學們各種不同的思考角度。這一批大一新鮮人對學習主題的投入與高度自主性讓老師們十分驚豔,許多同學在完成作品的過程自主性地安排更多參訪、準備更多設備工具、收集更多資料,同組學員回家後繼續上線討論並協同運作充實作業內容到深夜,也培養起深厚的革命情感。


鄭靜怡老師(資訊傳播系

以往在軟體教學課程時多為講授、操作示範、實作演練,本次與人文領域教師共同合作,老師們著重在學生學習後的檢討與回饋,因此每次作業後均會讓同學們分享創作歷程,藉由說明與講解,每位同學可以獲得不同領域同學的想法與經驗,同時藉由演示自己怎麼做的過程更可以釐清自己是否真的學會了。從教學的角度看,更可以看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遭遇的困難以及教師教學設計時的盲點。


林芳俐老師 應用英語系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同學個人的表達練習。從一開始的生澀、眼神不好意思與同學、助教、老師對看,接著老師要求上台自我介紹、每一組互相討論主題到說故事工作坊學著從一位歷史人事物角度來撰寫一個時空的虛擬說故事逐漸地每位同學習慣了接收老師們鼓勵的眼神開始分享對西市場與奇美博物館的所見所聞慢慢地信任團隊的成員勇敢地辯論與對談到成果發表會當天侃侃而談、接受現場老師來賓的問題提問我當下覺得:這些大孩子們面對挑戰、接受了自己與他人的不同融入團隊、也信任老師助教,在2週之內,變得勇於表達接納差異關心在地人文,這是可以讓他們溫暖自己也溫暖別人最棒的學習結果了!

王志蓮老師 師資培育中心

成果報告前三天,各組主題確定後,進一步討論工作時程安排,要先確定工作細項(小任務)及想要達成的目標可利用的時間,在過程中有小組開始算工作天數,算到挑燈熬夜挑戰都用上場了(老師們課間也寄上補充能量的餅乾食品)此時面臨取捨的考驗,現場老師們也即刻回覆如何做取捨拿捏與時間安排的重要的軟技能,再次的跟同學釐清小任務有哪些:場域查勘、資料蒐集、確定主題、資料整理、文字與圖像爬梳、排版、校稿等。過程中,也還是再次和小組同學釐清資料蒐集與主題的連結性,並請同學去檢視這個部分的重要。

有趣的是,各組同學在分享時程表內容皆不同,但也展現他們分工合作完成的重要,也都能聽到每位同學的聲音。最後,如果課堂只有一位老師,應該會很難應付各組各種不同狀況,還要都能面面俱到,四位教師齊聚一堂,彼此合作協作排解了各組大致的問題,也能給各組在不同專業部分的回饋,也深深體會到一個人的能力有限,相信群體可以走比較久,能顧及耐心與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