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者的話

臺南文化中心/方敏華科長

文化與教育本是密不可分的,文化活動的推展更有頼教育培養人才及觀眾,才得以永續發展。五年前臺南文化中心與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開始了建教合作的機會,提供南大戲劇系的一年級新生前台實習的機會,兩年前更進一步規劃學生志工,加入文化中心志工服務的行列。

除了前台行政服務,2015年再進一步針對劇場技術人才培育,在偉瑜老師積極規劃下,提出「2015-2016臺南在地劇場技術人才培育計畫」,希望透過二年四期不同面向的劇場技術課程,提供南臺灣有意願從事劇場技術人才進修實習的機會,在過程中,也因有藝畝田藝文工作室的行政媒合,讓每一位參與課程的學員在課程外的實習都能順利接軌。

在第一階段二年四期的課程結束後,2016年6月在偉瑜老師的邀請下,進一步向業界、學者及公部門說明建構媒合平台的計畫,希望能為培育的技術人才搭建就業的機會。而為繼續充實技術人才,持續推動2017-2018第二階段劇場技術人才培育計畫,並以初階及進階分級訓練方式,培育專才及基礎人力,讓媒合平台的人力資料庫更加完整。

幾年下來,欣見大家一起努力推動的計畫,有了初步的成果。公部門的角色,除了策劃優質的活動,提供市民多樣性參與藝文活動的機會,在人才培育上,更應結合教育資源,提供人力發展平台,在產官學資源整合下,打造友善的表演藝術環境,如此才能有效改善人才流失問題,表演藝術產業才得以永續發展。

計畫顧問/斯建華(無給職)

有的案子找不到人做,有人在家閒得慌沒案子做,有人煩惱不知哪裡有適合的演出器材,有的器材堆在倉庫無人租無人曉,這是個歡迎分享交流的平台,只要是和劇場技術相關的資訊我們都很歡迎。

媒合平台執行&媒合諮詢/林惠兒 (野草製作工作室負責人)

我們都曾對劇場技術一無所知,經過了學習與實習才能真正進入劇場工作。劇場技術跟現今社會一樣都在不斷地進步,單靠個人的力量較難以跟上進步的速率,而此計畫除了提供許多專業的劇場技術相關課程外,也提供了技術交流的機會,既可增加技術能力,也可提高在從事劇場技術工作的競爭力。

計畫主持人/林偉瑜(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專任副教授)

當初開始籌畫「2015-2016臺南在地劇場技術人才培育計畫」的初衷,是始於臺南劇場技術師資和課程的不足,希望為我系上的學生爭取更多學習的機會。很幸運的,我們有臺南文化中心的前科長黃宏文先生,及現任科長方敏華女士的大力支持,一起合作推動,他們都是對於地方藝術發展具有使命感和責任感的優秀公務人員,有長遠的眼光,為了在地藝術的永續發展,願意投入經費進行長期培養在地年輕人進入此行業。幾期課程下來,我們很欣喜有一批劇場技術的小苗逐漸茁壯,他們擁有對劇場的滿腔熱情,願意進入這個艱辛的行業。成立媒合平台是希望能讓缺乏專業劇場人才的業界找到生力軍,也為這群有熱情的年輕人搭起與業界連結的橋樑,希望大家給他們機會,讓他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