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Prompt"的發音通常是 "普朗普特",英語音標是 [prɑmpt],字面上的翻譯為「提示」,有些人喜歡說「詠唱」,也有些人說是「咒語」,簡單講就是我們要輸入給AI工具的關鍵重點,然後AI依據提示產出我們所要的對話、表單、文件、圖片、影片、音樂等。
確保您的問題或請求清晰明確,不含糊。
使用簡單明瞭的語言,避免過於複雜的句子結構。
提供足夠的背景信息,以便AI能理解您的需求。
若有特定要求或條件,請詳細說明。
將複雜問題分解為較小的步驟或問題,一步一步引導AI。
避免一次性提出過多問題或要求。
提供足夠的上下文,使AI能夠基於先前的對話進行回答。
如果是連續對話,簡單回顧或重述關鍵點。
使用準確的詞彙和短語,避免使用容易產生歧義的表達方式。
如果某個詞語有多種意思,請明確指出您所指的具體意思。
如果需要AI按照特定格式回答,請提供範例。
明確說明希望回答的格式或結構。
不清晰的prompt:
「給我一些建議。」
清晰且具體的prompt:
「我正在寫一篇關於可持續發展的文章,請給我五個具體的建議,說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現可持續發展。」
提供範例和格式:
「請幫我寫一個包含三段的短文,每段150字,主題是環保的重要性。第一段介紹問題,第二段描述解決方案,第三段提出呼籲。」
通過遵循這些要點,您可以更有效地與AI工具進行溝通,獲得更準確和有用的回答。
由於我曾擔任汽車供應鏈一階供應廠的品質主管10年,過去解決產品問題、客訴案件引用5W2H手法能把問題更明確的表現,並使用相同手法來提出解決方案,所以認為這個方法導入 Prompt 可幫助您明確目標、上下文以及所需的輸出,從而提高與AI溝通的有效性,因此與瀏覽的各位分享作法。底下先簡單說明 Prompt 中的 5W2H 所需要提示描述的部份。
What(什麼):
目標:你希望AI生成什麼樣的內容?例如,解釋一個概念、回答一個問題或提供建議。
任務:具體的任務是什麼?例如,寫一篇文章、生成一個列表或進行數據分析。
Why(為什麼):
目的:為什麼需要這些信息?這樣有助於AI理解你的需求,從而提供更精確的答案。
背景:提供一些背景信息,解釋為什麼這個問題或任務對你來說重要。
Where(在哪裡):
上下文:這些信息將在什麼樣的情境下使用?例如,寫作、研究或教學。
具體位置:如果涉及地理位置或場景,請具體說明,例如,這些資料是否應用於特定的市場或區域。
When(何時):
時間:有沒有特定的時間要求?例如,是否需要包含最新的信息或歷史背景?
頻率:這是一個一次性的需求還是需要定期更新的?
Who(誰):
受眾:誰將會使用這些信息?例如,學生、同事或大眾。
參與者:是否需要考慮其他相關的參與者或利益相關者的需求?
How(如何):
格式:你希望AI提供的答案或生成的內容應該是什麼格式?例如,段落、列表或表格。
方法:有沒有特定的方法或策略來解決這個問題?例如,使用哪些數據源或參考資料。
How much(多少):
詳細程度:你需要多詳細的回答?例如,簡短的概述還是詳細的分析。
資源:有沒有特定的資源限制或要求?例如,是否需要引用特定的資料來源。
假設你需要AI幫助生成一篇關於人工智慧在教育中的應用的文章,這是如何應用5W2H的:
What:
目標:生成一篇關於人工智慧在教育中的應用的文章。
任務:詳細描述人工智慧技術在教育中的不同應用。
Why:
目的:這篇文章將用於一個教育科技的研討會。
背景:介紹最新的技術趨勢,以提高參會者對人工智慧在教育中的理解。
Where:
上下文:這篇文章將在研討會手冊和網站上發布。
具體位置:不需要特定的地理位置,但應該包括全球範圍內的應用案例。
When:
時間:需要包含最新的技術和案例,最好是2023年以後的資料。
頻率:這是一篇一次性的文章,但可以在未來更新。
Who:
受眾:教育工作者、科技愛好者和政策制定者。
參與者:需要考慮到不同受眾的背景知識。
How:
格式:文章應該包括引言、主體段落和結論。
方法:可以引用最新的研究報告和案例分析。
How much:
詳細程度:應該是詳細的分析,包括多個應用案例和技術細節。
資源:引用可信的來源,例如學術研究、白皮書和專業網站。
具體的Prompt示例:
「請生成一篇詳細的文章,描述人工智慧技術在教育中的不同應用。這篇文章將用於一個教育科技的研討會,旨在介紹最新的技術趨勢,提高參會者對人工智慧在教育中的理解。文章應該包括引言、主體段落和結論,並引用最新的研究報告和案例分析。目標讀者包括教育工作者、科技愛好者和政策制定者,內容應該涵蓋全球範圍內的應用案例,並引用2023年以後的資料。」
這樣設計的prompt應該能夠幫助AI更好地理解您的需求,提供更符合期待的輸出。
這能幫助您清晰地表達需求,讓AI理解並生成更符合期望的圖像。以下是如何應用5W2H來設計圖像生成的prompt:
What(什麼):
目標:你希望生成什麼樣的圖像?例如,風景畫、肖像、產品照片。
細節:圖像中應該包含哪些元素或主題?例如,背景、人物、物品。
Why(為什麼):
目的:為什麼需要這些圖像?這樣有助於AI理解你的需求,例如用於宣傳、教學或藝術創作。
背景:提供一些背景信息,解釋這個圖像的用途和重要性。
Where(在哪裡):
上下文:這些圖像將在什麼樣的情境下使用?例如,網站、報告、海報。
具體位置:如果涉及特定的地點或場景,請具體說明。
When(何時):
時間:圖像應該反映特定的時間段嗎?例如,白天還是晚上,夏天還是冬天。
頻率:這是一個一次性的需求還是需要定期更新的?
Who(誰):
受眾:誰將會看到這些圖像?例如,消費者、學生、讀者。
參與者:是否需要考慮其他相關的參與者或利益相關者的需求?
How(如何):
風格:你希望圖像採用什麼風格?例如,寫實、抽象、卡通。
格式:圖像應該是什麼格式?例如,JPEG、PNG、高解析度。
How much(多少):
詳細程度:你需要多詳細的圖像?例如,簡單的素描還是複雜的繪畫。
資源:有沒有特定的資源限制或要求?例如,是否需要引用特定的資料來源。
假設你需要AI生成一張用於教學的AI技術示意圖,這是如何應用5W2H的:
What:
目標:生成一張描述AI技術工作原理的示意圖。
細節:圖像應該包含AI模型、數據輸入、數據處理和輸出結果等元素。
Why:
目的:用於中學教師的教學材料,幫助學生理解AI的基本概念。
背景:圖像將用於課堂演示和教學手冊。
Where:
上下文:圖像將在教室和電子教學平台上使用。
具體位置:無需特定的地點,但應適合課堂演示。
When:
時間:圖像應該反映當前的技術狀態和趨勢。
頻率:這是一張一次性的圖像,但可能會在未來更新。
Who:
受眾:中學教師和學生。
參與者:無需考慮其他利益相關者。
How:
風格:簡單明瞭的示意圖,易於理解。
格式:高解析度的PNG或JPEG格式。
How much:
詳細程度:需要詳細描述各個部分和流程。
資源:引用最新的技術資料和研究報告。
具體的Prompt示例:
「請生成一張描述人工智慧技術工作原理的示意圖。這張圖像將用於中學教師的教學材料,幫助學生理解AI的基本概念。圖像應該包含AI模型、數據輸入、數據處理和輸出結果等元素,風格應該簡單明瞭,易於理解。這張圖像將在教室和電子教學平台上使用,格式為高解析度的PNG或JPEG。」
這樣設計的prompt能夠幫助AI更好地理解你的需求,提供符合你期望的圖像。
註:下文是ChatGPT說明的內容
GP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 生成式預訓練轉換器) 是一種由 OpenAI 開發的先進語言模型,開放出來供大家使用的。它是一種基於人工智慧的技術,能夠理解和生成自然語言。簡單來說,GPT 可以閱讀文本並生成類似於人類寫作的回應。
以下是GPT的幾個關鍵特點:
自然語言處理:GPT擅長處理和生成自然語言文本,這意味著它可以理解文章、回答問題、撰寫故事等。
生成文本:GPT能夠根據給定的輸入生成連貫且有意義的文本。例如,你給它一個主題,它可以寫出一段相關的文章。
預訓練模型:GPT是基於大量的互聯網文本進行預訓練的,這使得它擁有廣泛的知識,可以回答多種領域的問題。
應用範圍廣:GPT可以應用於客服、內容創作、語言翻譯、教育等各個領域。
此外,除了OpenAI,還有其他公司和研究機構也開發了類似的語言模型。例如:
Google的BERT: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是一種雙向語言表示模型,專注於自然語言理解任務。
Facebook的RoBERTa:RoBERTa是BERT的改進版本,進一步提升了模型的性能。
Microsoft的Turing-NLG:這是微軟開發的一種大型自然語言生成模型。
這些模型在技術上有一些不同,但它們都屬於基於轉換器(Transformer)架構的自然語言處理模型,並且能夠在各種語言任務中表現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