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鏽鋼永續利用的四項原因與發展情況
不鏽鋼因為以下幾點主要特性,包含優異的耐蝕性、高強度和良好的焊接性、良好的成形性、較其他金屬低熱傳導性及低受熱延展性,因此在耐腐蝕、低維運成本及安全性等考量因素下,成為極具發展潛力的金屬材料。
基於以下四項原因,因此不鏽鋼在使用階段是零碳排,進而達成氣候變遷公約重要發展歷程與未來發展(超連結是臺大法學院 環境永續政策與法律中心),也能促使資源永續利用。
第一項原因:
不鏽鋼既可重複使用又可回收,因此可以避免在使用壽命結束時被送往垃圾處理場。全球不鏽鋼在報廢後的回收率為95%,其中包含用於生產新製造的不鏽鋼為70%,以及用於生產碳鋼或特殊鋼的25%,不鏽鋼的使用壽命至少為 60 年,且維護頻率低。
第二項原因: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於 2023年3月13日至19日在瑞士 - 因特拉肯(Interlaken)舉行第58屆專家組會議,完成了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 AR6 綜合報告 (超連結是中文網頁)。
報告認為,全球暖化是目前正在發生的全球災難。工業化開始於工業革命,發源於18世紀和19世紀的英國,之後往歐洲迅速擴散。目前氣溫已比工業化前的基準高出攝氏1.1度。在全球升溫攝氏1.5度的情況下,目前數年一遇的熱浪機率可能增為4倍;全球如果升溫攝氏2度,則可能增為近6倍。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指出,如果全球的平均溫度持續上升,將會造成多種氣候異常的衍生危害,如各種極端氣候災難、生物多樣性(超連結是中文語音資料)喪失等,這些影響對於全球皆無法倖免。全球暖化的危害衝擊到了能源、水資源與糧食安全,並會造成許多人的居住地與生物棲地喪失。這些現象都是一個惡性循環 :
人類的戰亂 及 發展各種汙染性工業造成的碳排放 ➪ 造成各種極端氣候地災害 ➪ 引發人類無法預料的各種災難。
例如: 地球暖化升溫,造成極地冰層溶解,因而引發全球的海平面上升。➪ 地球可利用土地面積縮減 ➪ 導致: 1.耕地面積縮減,引發糧食危機。2.國土面積縮小,引發侵略、戰爭。戰亂又造成大量的碳排放。➪ 加劇地球暖化升溫 ➪ 惡性循環🔄
而不鏽鋼反光板會增加自然光的反射率,減少人造光的需求程度。這等於是減少使用場所的電力能源需求。位處亞洲的台灣,如果能減少電力能源需求,將有助於達成臺灣2050淨零排放 (超連結是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中文網頁)。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1
關於上文的連結內容 及 一些常聽到的名詞,大家可至此處暸解這些名詞的意義。
什麼是淨零、碳稅、碳費、碳中和、負碳排、氣候中和、淨零碳排、淨零排放、碳交易平台、強制性碳權、自願性碳權?(超連結是中文網頁)
延伸閱讀2
什麼是二氧化碳當量(CO2e)與全球溫暖化潛勢(GWP)?人類製造出來的主要溫室氣體有哪些?(超連結是環境資訊中心中文網頁)
第三項原因:
對於易氧化生鏽金屬的材料而言,在易氧化生鏽金屬的表面施作有機防蝕塗層時,揮發的有機溶劑會造成碳排放。在中/低價位商品也不需要使用PVD防蝕鍍層 (例如鐵捲門,不會有人使用PVD方式,將防蝕鍍層披覆在較易生鏽的鋼鐵材料製鐵捲門表面。若想延長使用壽命且保持較佳的抗破壞能力,會直接換不鏽鋼鐵捲門)。
不鏽鋼在使用階段,不需有機防蝕塗層或防鏽蝕薄膜,也不易氧化生鏽。而使用壽命結束後,未被回收的不鏽鋼,又能在水份存在的環境中,可以用氧化物形式回到地球。不會殘留有機防蝕塗層或鍍膜。
第一種「永續利用」意義展現的例子:
例如冬季下雪時,在路面撒鹽,是會下雪地區的常見作法。目的是增加行車的安全性。
雪地撒鹽可以使液態水變成鹽水溶液,造成凝固點降低。也就是在相同的溫度下,液態水會結冰,鹽水溶液卻不會結冰,能保持液體的狀態,減少因路面結冰,而造成車輛輪胎打滑。美國校車,因要抵抗冬天道路灑鹽,使車輛可以長期使用而不被鏽蝕,底盤大都用不鏽鋼材質。這就是一種「永續利用」的意義展現。
第二種「永續利用」意義展現的例子:
在休閒船艇、貨輪或港口設施中,有許多不鏽鋼零件的應用,例如螺旋槳傳動軸、各種欄杆 / 管路 / 緊固件等...。以各種海事用途的不鏽鋼管材為例,不鏽鋼管作為新造船的塗漆碳鋼管的替代品越來越普遍。由於不鏽鋼管不需要塗漆工序,因此比碳鋼管節省了時間和加工成本。不鏽鋼管與碳鋼管相比,由於不鏽鋼管的耐用性增加並減少了維護,因此整個生命週期的營運成本也較低。
雖然不鏽鋼板的機械強度高於碳鋼板,可是由於考慮到碳鋼板材在塗漆之後,成本還是低於不鏽鋼板材的因素,因此不鏽鋼板在現階段不會用於建造船身。
可以被「永續利用」的意義,並不是像一般塑膠(非生物可降解塑膠)那樣,有一天會失去其功能,但是永遠不會被自然分解。
而是像不鏽鋼這類的材料,在使用壽命結束前,有足夠的機械強度,且不易氧化生鏽。在使用壽命結束後,未被回收再利用的不鏽鋼,又能在水份存在的環境中,逐漸生鏽氧化,以氧化物形式回到地球,供人類再次煉製使用。不會殘留永遠不會被自然分解的物質。
在自然環境下被分解,等於在自然環境下被氧化腐蝕。不鏽鋼在海水中被腐蝕的詳細機制(電化學行為的探討),請參考:法國海洋開發研究院L'Ifremer資料庫的英文文章: Behaviour of stainless steel in natural seawater - ELECTROCHEMICAL BEHAVIOUR OF STAINLESS STEEL(超連結是英文資料,第3頁起)
第四項原因:
非抗菌不鏽鋼材料的表面沒有任何抗菌塗層時,雖然不能抑制細菌或病毒生長,但是也完全不幫助細菌或病毒滋生,因此避免了塗佈抗菌塗層伴隨的揮發性有機溶劑,因而導致增加的碳排放。
例如,用非抗菌不鏽鋼製造的流通/盛裝逆透過濾水的容器,使用約一星期後,接觸水那一側的表面,就會產生一層黏黏滑滑的物質。這層物質是細菌分泌的物質,生物膜(Biofilm)。
居家生活中,細菌要累積足夠的數量才會讓人體生病,這種細菌是一種讓免疫受損的感染病原,通常會影響肺部、泌尿道及其他血液感染,如敗血病。
如果你吃飯時吃進一些細菌、喝水時又喝進一些細菌、呼吸時再吸一些…你怎麼會知道你身體的抵抗力還剩多少? 所以細菌入侵身體的管道,少一個是一個。在流通/盛裝水的容器表面,最常見的細菌種類之一是綠膿桿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在經濟部的支持下,唐榮與金屬中心,共同開發出國產高性能的合金型抗菌不鏽鋼,並依據JIS Z2801抗菌檢測規範,測試抗菌能力,被用來測試的七種的菌種中,就包含綠膿桿菌。
綠膿桿菌在潮濕土壤、淡水、海水環境中皆可生存,十分常見,水中細菌在不鏽鋼表面生長生物膜的3個生長階段,請參考: 法國海洋開發研究院L'Ifremer資料庫的英文文章: Behaviour of stainless steel in natural seawater - BIOFILM SETTLEMENT ON STAINLESS STEEL(超連結是英文資料,第2頁)
延伸閱讀 - 生物膜(Biofilm)是什麼?
生物膜是水中細菌分泌的黏液,會分布在容器/管路內部(接觸水那一側)的表面,由胞外多醣(exopolysaccharide)構成,細菌分泌胞外多醣的目的是濃縮水中養分,供細菌代謝使用,並保護細菌的細胞不容易被簡易的滅菌方式消滅,所以細菌在物體表面形成Biofilm是一種生存策略。
👉 所以改用不鏽鋼製造設備時,既可重複使用又可回收,使用階段也不會排放揮發性有機化合物( VOCs )。因而能減少碳排放,減緩地球暖化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