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范鈕曼機器架構(即為現今電腦之架構)執行效率面臨瓶頸,處理器的速度遠快於記憶體,使得執行速度被記憶體所侷限住(Memory Wall)
-新一代電腦晶片的功能更接近人腦,或可縮短人工與自然運算之間的深遠隔閡,「仿神經型態」(neuromorphic)的晶片或許可以給許多充滿前景但尚未完成的人工智慧案子臨門一腳,例如面臨各種路況都可駕駛自如的無人車,以及扮演精明能幹的會話助理角色的智慧型手機
VonNeuman (范鈕曼機器) 架構 [1] (source: Blaise Barney, 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 )
仿神經型態運算之記憶體運算架構:以非揮發性記憶體元件做為憶阻器(Memristor),並完成記憶體內運算(In-memory Computing),形成仿神經型態之運算架構(Neuromorphic Computing)
-智慧系統設計,將先以開發板讓同學熟悉架構與程式的撰寫。在完成所要的功能後,再進行分析系統的組件,並參考reference design進行電路板重製。完成prototype 產品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