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01 月 16 日
Honda與美國太空科技企業 Sierra Space 及 Tec-Masters 合作,於國際太空站(ISS)展開高差壓水電解系統的實驗,進一步推進其「循環型再生燃料電池系統」的研發,為未來月球基地提供永續能源解決方案奠定基礎
2025年4月28日
國家太空中心(TASA)自主研發的6U立方衛星「旺來衛星(ONboard Globe-Looking And Imaging Satellite, ONGLAISAT)」入軌後經過近三個月的操作,其三大技術驗證任務:Korsch離軸光學系統、CMOS TDI(Time Delay and Integration) 影像感測器、在軌JPEG2000影像壓縮技術皆驗證成功,任務達成率100%,相關技術未來可望應用在更大型的任務衛星。
2025年2月5號
SpaceX執行的Fram2任務成功將4名業餘太空人送上太空,首次從太空飛越地球南北極。任務由中國出生、馬爾他籍的加密貨幣富豪王純資助,同行的還有來自挪威、德國、澳洲的三名成員。這是人類首次從太空俯瞰極地區域,具有科學與歷史意義。太空人經過8個月訓練,任務中將進行多項實驗,包括首次在太空中拍攝人體X光影像。任務名稱Fram2向挪威百年前的極地探險船致敬,象徵探索精神的延續。
亮點:
首次太空飛越南北極
進行人體X光實驗
向挪威極地探險精神致敬
2025年四月二號
當前有什麼能將衛星更快送上軌道的最佳方法?答案會是「軌道運載器」(orbital carrier)。Gravitics 公司週三(3/26)宣布,其獲得美國太空軍(Space Force)創新部門 SpaceWERX 高達6,000 萬美元,用於展示並飛行軌道運載器的戰略資金加碼(Strategic Funding Increase)獎勵,該運載器被視為因應「戰術型反應太空」(tactically responsive space)計畫的突破性解決方案。
2025年4月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