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行政區域:新竹市香山區
地理座標:24°46'34"N , 120°54'00"E
海拔:0~4公尺
面積:17.68平方公里
【棲地型態】
海岸自然濕地,本濕地包括客雅溪及鹽港溪出海口,北起客雅溪口(含金城湖附近),南至無名溝(新竹縣、苗栗縣交界),東至海岸線,西至最低潮線(不包含現有海山漁港、浸水垃圾掩埋場及客雅污水處理廠預定地)。
介於客雅溪口至南港無名溝之間的香山潮間帶,已於1996年國際拉姆薩公約組織會議中被正式列為「東亞水鳥保護網」的一環,更是國際鳥盟指名重要的野鳥保育棲地。本區原本規劃填土造地,歷經保育界長期抗爭反對而取消;2001年,公告為客雅溪口及香山濕地為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新竹市濱海為野生動物保護區。
由北往南依序有客雅溪河口濕地、三姓公溪及大庄溪口草澤濕地、香山泥灘濕地、海山罟紅樹林濕地及南港沙灘。泥質潮間帶長約2公里,所累積的有機物質是碎屑食物網基礎的能量來源,孕育大量蝦蟹螺貝,吸引大批水鳥覓食棲息。
共有44科201種水鳥發現紀錄,佔台灣鳥種的45%,其中有26種為保育類鳥類,多分布在頭前溪與客雅溪附近。螃蟹超過50種,其中被日本蟹類專家來訪時驚為世界上顏色最鮮紅的斯氏沙蟹數量高達100萬隻。鮮藍色的兵蟹,又稱為和尚蟹,數量約一億隻。2015年本會張登凱發現新物種大眼絨毛蟹。重要物種有海豆芽分布灘地、也經常發現幼鱟。台灣特有且瀕臨滅絕危機的台灣招潮蟹於北台灣主要棲地,經多年復育,目前數量達六萬隻以上。1959年於海山罟、1989年於客雅溪口種植水筆仔;1996年,又在三姓公溪口以南的泥灘地種植海茄苳及紅海欖。美山至海山間也有雲林莞草、甘藻的分布 。
【棲地現況】
現有規劃、活動、經營管理方式與對策等資訊。
【威脅】
紅樹林快速擴散造成棲地泥化,物種數量驟減,候鳥覓食區域縮減。採集貝類及紅蟲、方格星蟲嚴重破壞棲地,致使數量驟減,海豆芽棲地嚴重破壞。
【歷年議題】
1988年(民國77年),1月「新竹香山海埔地初步規劃報告」,該報告預計填海造陸總面積為1246公頃。
1992年(民國81年),1月27日台灣省政府於第2073次委員會通過「台灣省加速推動海埔地開發計畫」,虎視眈眈那片泥地。7月10日,台灣省政府建設廳提報之新竹香山區海埔地造地開發計畫(簡稱香山案)約開發1,025公頃。8月10日省府決定年底動工,並在灘地上填了一塊地,為當時省主席前來主持動工典禮準備。
1996年(民國85年),台灣濕地保護聯盟開始進行大規模集結,發動海內外環保團體支援香山濕地保存[2]。
1997年(民國86年),3月3日 行政院函准台灣省政府建設廳、省水利局、新竹市政府與省營事業台灣土地開發信託股份有限公司、唐榮鐵工廠股份有限公司及土地銀行三家出資單位成立一個決策開發中心。
2001年(民國90年),2月15日中華民國政府作成審查結論公告,正式完成終止香山填海造陸案的環評法定程序。
2011年(民國100年),10月12日韓國的衛星追蹤發現,野放的黑面琵鷺幼鳥E44,直奔香山潮間帶,耐力與時間打破紀錄。
2016年( 民國105年),5月7日港南的浸水岸際第一次出現一隻10公尺長的抹香鯨擱淺。
2016年( 民國105年)市府清除海山漁港以北客雅溪以南(大庄區)62公頃紅樹林。
1.每年約40場約800人次生態導覽解說
2.歷年紅樹林清除統計
香山濕地生態教學
香山濕地生態教學
搶救台灣招潮蟹
紅樹林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