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8 (日)
█ 文/小葉欖仁 █ 圖/ 小葉欖仁
動物園的快走慢想
進入動物園後,虎頭蜂總召給各小隊270分鐘走完鳥園、爬蟲館、昆蟲館、蕨園,看遍天上飛的、地上爬的及水中游的生物。在鳥園,小蜂們找尋著與北六團團員相同自然名的鳥類,泥壺蜂找到了翠鳥、環頸雉、紅鶴、五色鳥、天鵝;在鳥園,也發現一幅與荒野領巾相似的圖案,清楚表明人類只不過就是多種生物當中的一種;在爬蟲館,發現主要有龜、蛇、蛙及蜥蜴四種類型動物,亦知道因為人類對棲地破壞、非法貿易及濫捕濫殺等行為,造成兩棲爬蟲動物的生存空間逐漸縮小,數量也寥若晨星。
在昆蟲館,小蜂們發現昆蟲棲息地幾乎遍布整個地球,從平地到高山、從赤道到極地、從雨林到沙漠,均有昆蟲的蹤跡。而台灣到處可見德國蟑螂、美國蟑螂、澳洲蟑螂等,是屬於「不完全變態」昆蟲,因為其幼期除了翅及生殖器官外,生態環境、習性與體型形態與成蟲相似。在蕨園,發現了蕨類的多樣性,有長葉腎蕨、山蘇及台灣蘇鐵,還有筆筒樹、雙扇蕨、鈕扣蕨、台灣鱗毛蕨、松葉蕨等,小小的環境,卻蘊藏著超多不同種類的蕨類,不愧台灣作為蕨類王國的美名。
森林生態桌遊在動物保育公園
虎頭蜂總召參考「海洋大驚奇」桌遊,設計出森林系生態桌遊,透過模擬森林生態系的鳥類吃爬蟲,爬蟲吃昆蟲,昆蟲吃植物等物種關係,認識食物鏈的概念。森林系生態桌遊的玩法為請四位導引員各拿一張生物牌卡站在前面,每組先派1位(每組有8張),組別間先比較,以位階高及數字最大者先出牌,若牌卡高一階於四位拿牌導引員任何一位,可吃掉導引員的牌卡,並將拿回組內,若無則必須併給位階相同的牌卡導引員,當各組牌卡都出完後,加總牌卡上的分數,最高分小組獲勝;第二輪增加加減分機制,包括復育森林或外來種入侵等牌卡,增加活動樂趣,同時也讓小蜂們回顧如何維護生物多樣性的及原生種與外來種生存空間之競爭關係。一開始,小組會傾向派出最高階鳥類牌卡,但透過一次次的出牌後發現,應該要判斷四位導引員手上的牌卡及預測其他組別的牌卡再出牌,才有可能順利拿走想要的導引員牌卡,換言之,有時候最低階的植物牌卡,可能是拿回最多分數及最多張的牌卡贏家。
小寒與大寒
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反應季節、氣候現象及氣候變化三種。反應季節的包括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反應氣候現象的包括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反應氣候變化的包括雨水、穀雨、小暑、大暑、處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本次團集會開始進入24節氣的小寒(日期約在國曆的 1 月 5 – 7 日),及大寒(國曆 1/19 – 1/21),表示即將進入最低溫的日子,氣溫將進入一年之中最冷的時候,不過,近年來,氣候變遷,在1月團集會氣溫還有25度,雖然我們為這樣的好天氣出去走走感到開心,但同時也憂心全球的氣候異常。
一窺小蜂文創本
看著小蜂們埋頭寫著、畫著自己今天的所見所聞,真的可以深刻感受到〞一蜂一世界〞,下次記得團集會結束後,翻開小蜂們的文創本,好好聊聊他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