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鐘小提琴教學法介紹
黃鐘小提琴教學法是一種結合傳統與現代的創新教學方法,旨在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並增強他們對音樂的興趣。由黃輔棠教授創辦的這一教學法,憑藉其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獨特的教育理念,為學生提供了科學、合理且高效的小提琴學習途徑。
唱名方法
黃鐘提倡學生學習活動調(首調)和固定調兩種唱名方法。這種多元化的學習方法使學生能夠更靈活地理解和應用音樂理論。至於應先學哪一種,黃鐘認為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老師的教學方式來決定。
握弓技巧
在握弓技巧方面,黃鐘強調先學習三指或四指握弓法,尤其是在使用上半弓時,這種方法比五指握弓更為科學、合理且容易掌握,能夠幫助學生更快地學習正確的握弓姿勢。
遊戲化教學
黃鐘認為,將枯燥的技術教學轉變為遊戲化和音樂化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他建議教師們向奧福老師、幼教老師和童子軍老師學習,掌握如何帶領團體遊戲,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音樂。
技術問題的解決順序
黃鐘提出,解決學生技術問題的優先次序應該是:首先,確保基本姿勢正確;其次,注重音準和節奏的訓練;再次,學習弓法和指法;最後,提升運弓方法與音色的掌握。
教學背景
黃輔棠教授,筆名阿鏜、山苗、黃鐘,是一位當代音樂家,美籍華人。他早年在廣州接受專業音樂教育,後來在美國俄亥俄州肯特州立大學取得音樂碩士學位,師從馬思宏、馬科夫等小提琴名師,以及張已任、蘆炎、林聲翕等作曲名家。他曾任臺灣國立藝術學院小提琴講師兼實驗樂團首席,並在台南應用科技大學音樂系擔任教授。
黃鐘小提琴教學法的核心在於其科學的教學方法和對學生興趣的培養。這種方法不僅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小提琴技巧,還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音樂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