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問與澄清

1. 何不用漢字書寫台語 ﹖


台灣多數人都通曉漢字,如果現有漢字不夠用,也可以就台語的特殊需要另造一些新字,為什麼不用漢字當台語的文字呢?


漢字是象形文字,要掌握它除一一死記外,別無他法。記憶力愈好,字記得愈多,又由於漢字重義不重音,致使漢文文章與口語嚴 重脫節。因此,漢字自古即屬少數士大夫階級掌握的工具,也因此,在台灣從小學教育即注定以記憶力來分判一個人的優劣,進而影響一個人的一生。當前台灣雖謂文盲不多,但只唸小學甚至初中的人,其使用漢字的文書能力是令人懷疑的。已經通曉漢字的人用漢字寫台語當然可減少一些重新學習新文字的成本,但是,對我們不懂漢字的世世代代子孫而言,卻是要付出痛苦代價的,我們是否要他們一再重蹈我們的覆轍,辛辛苦苦地背四、五千個字才能提筆呢?


除漢字本身的問題外,用漢字書寫台語另有三點缺點。第一、既有漢字的台語發音問題,第二、台語專用漢字的問題,第三、漢字代表中國優勢文化意識的問題。目前既有的漢字,尤其日常使用愈頻繁的漢字,台語都有二種唸法,最簡單的例子是數字,一、二、三、四…等,在算錢時與在說電話號碼時有截然不同的唸法。其他如山、水、大、小、田、雨等數不盡的字,都有二種唸法。使用台語漢字的人必須記住數不盡的破音字,而且不易從字面上判斷什麼時候唸成那一種。


也由於上述現象,使台語專用漢字難以掌握。「在山上」,「在吃飯」,以及「消遙自在」,這三個「在」字,台語分成三種不同的唸法。它是否都要有專用漢字呢?上述的一、二、三或山、水是否也要依其唸法不同而另設專用漢字呢?要設不計其數,不設則看到「山水」必須先判斷它是指山上的水或是指中國山水畫,才能正確唸出它的發音。如果要設專用漢字,又要如何設呢?找出所謂本字?或假借同音字?或創造新漢字?這又引發中國優勢文化意識的問題。


在當前華語教育下,使用漢字的人不僅以華語的觀點來看字與字間結合的美與醜,對每一個字的美與醜亦是用華語的潛意識來感覺。因此,在台灣的漢字使用者看到「鳥兒」、「花兒」,可以產生可愛的感受,看到「鳥仔」、「花仔」,就很自然地有一種土土的,甚或俚俗的感覺。亦即,當前多數人懂漢字的方便,必然隱含以華語(中國優勢文化)看台語漢字的墮性。因此,對台語專用漢字或新造字不是覺得鄙俗就是冷僻。為了解決這種「偏見」,主張使用漢字的人,除了要求台語讀者要以台語意識來看漢字外,亦費盡心思去考察台語與古漢語的關係,並且致力於以中國古籍來証明台語的文雅與優越。這不僅是又一次台灣人自瀆與自卑情結的文化表現,更加深以中國文化評斷台灣是非的錯誤意識,大大違背台語文字化之目的在於建立台灣文化主體性的基本原則。


台語的優劣不在於它的歷史與傳統,而在於是否配合臺灣社會的發展,讓台語的使用者在經濟、法律、文化、科學各層面都能充分運用它來互相溝通與結合。因此,短期內由於歷史傳統與政治現況,我們無法不使用漢字,但長期而言,使用漢字的台語文字化方案,除了技術面的缺點外,尚有中國文化意識的問題,似不可取。



2. 何不創造獨自的台語字 ﹖


中國有中國字,日本有日本字,韓國有韓國字,泰國有泰國字,為什麼台灣不創造自己的台灣字呢?創造獨自的文字(通常指拼音文字),剛好與使用漢字成對比,它可免除上述使用漢字的缺點,但也沒有使用漢字的優點,它須負擔勸導眾人接受新文字的成本。亦即,在心理上,它須先讓人家接受它是一套文字,而且是合理的文字。


在國際交往不發達的時代,各民族自然可能依需要創造獨自的文字。但是,民族間來往愈頻繁,借用文字的現象就愈多,尤其是表音值的拼音文字,可應用於各種不同的語言,更容易讓不同的民族借來做為自己的文字使用,羅馬字的使用不僅通行所有西方國家,更擴及全球各地即是一例。如今,國際交往頻繁,再為台語創造獨自的拼音文字,不僅其需要性令人懷疑,其可行性似亦不高。


文字最重要的功能是超越時間與空間,記錄、累積人類的智慧。因此,當前愈能使用打字機、電腦等家庭用自動化印刷設備的文字,隨時隨地透過現代化傳播工具大量傳播,愈符合現階段台語文字化的需要。


而目前最常見的創造獨自文字方案是綜合英、日、韓語字母及華文注音符號的拼音文字,但拼寫方法則是韓語式四角字的結構。這種拼湊式的文字是否能被接受暫且不論,目前的印刷設備也沒有這些符號,無法立即運用。而它的四角字結構,如同漢字,根本無法產製家庭用的打字機,即便在電腦的使用上也很不方便。因此,目前創造獨自文字的方案似不實際。


當然,打字機、電腦是人製造的。理論上,似乎是只要有錢任何形式的機器都可以製造。但是,我們要面對現實談問題,在目前的環境裏欲為台語大量製造新打字機或電腦都是不切實際的,而任何理想不能配合現實就無法踏出第一步去實行。



3. 羅馬字就是英文 ﹖


台語羅馬字就是英文,為什麼要用英文來寫台灣話呢?這是許多台灣人看到台語羅馬字的反應與質疑。在台灣多數人因為學英文才接觸到a、b、c等羅馬字,且除了英文外,未曾接觸過其他也是使用羅馬字的語文。


事實上,英文只不過是全世界上百個使用羅馬字書寫的語言中的一種而已。羅馬字,誠如其名,是古代羅馬人使用的文字。它是由希臘文演變而成。希臘文則借自古埃及文,古埃及文據稱又是借自腓尼基文。總之,羅馬字是一種拼音文字,由若干字母代表各種不同的音值拼寫成字。就如同「漢字」已不是漢帝國的文字,而是一種象形文字的名稱,不僅是中文使用,也是日文、韓文的一部份,同樣地,羅馬字也不是指羅馬帝國的文字,而是一種拼音文字的名稱。現今除中文、日文、韓文、藏文、泰文、緬甸文、塔米爾文、阿拉伯文、希伯來文、衣索比亞文等幾個具有傳統特色的文字,仍被使用外,全世界近二百個國家中最被廣泛使用的文字就是羅馬字。除涵蓋歐美的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義大利文、匈牙利文、土耳其文外,所有非洲新獨立的國家所使用的文字,以及亞洲的馬來文、印尼文、菲律賓文、越南文等也都是使用羅馬字。


所以,把羅馬字當做英文是一種誤解,全世界有數百種的羅馬字,有英語羅馬字、德語羅馬字、越南話羅馬字,也可以有台語羅馬字。



4. 羅馬字母不好記 ﹖


使用漢字的人初次面對羅馬字時,常說「這麼多字,我記不來」。但是在台灣只要是唸過小學至少就要記住三千個以上的漢字,能記住這麼多漢字的人,怎麼會記不得二十幾個羅馬字的字母呢?或許有人說漢字各有形狀,各有意義,羅馬字只代表聲音,形狀又長得差不多,所以不容易記。事實上,漢字的大與太,文與丈,夫與天,己與已、巳,日與曰,土與士,丐與丏等容易混淆的字絕不會少於二、三十個,但是大多數懂漢字的人還是記起來了。所以,記不得羅馬字並不是因為它字母太多,也不是因為它長得很像,純粹是因為「你沒有使用它,你就記不得」。



5. 拼音字很難學 ﹖


羅馬字太難學了,學了三年英語連 a 要怎麼唸都還不懂。學字母時,a 的發音好像注音符號的ㄟ,但是學單字時看到 a 卻不知道它究竟要唸成ㄟ或ㄚ或ㄜ?字母歸字母,音標歸音標(音標還分萬國音標、韋氏音標、KK音標),讓從小先學注音符號再學漢字,好不容易才熬出頭的臺灣人真以為世界上的語言音標跟字都是分開的,這是個由於不幸的經驗所產生的誤解。對多數臺灣人而言,平生第一次,而且大都是唯一的一次,學拼音文字的外國語,就遇上拼音規則(尤其是母音)最複雜的語言。其實,除英語、法語外,大多數使用羅馬字的語言,其每個字母所代表的音值都很固定。在母音方面,a 接近ㄚ;e 接近ㄝ;i 接近ㄧ;o 接近ㄛ;u 接近ㄨ(稱「接近」是因為每種語言母音的發音部位多少有差異)。因此,無論是德語、俄語、西班牙語、馬來語、越南語或菲律賓語,只要學會它的字母,再記少許特殊例外,通常是看到字母拼寫就能正確的發音。台語字也是如此,學會字母後,聽到聲音就能拼寫,看到拼寫就能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