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鏡: 可分折射式(恐有色差,會有ED/FL/UD等修正消色差鏡片)、反射式(恐有像差,會以不同反射鏡的曲面鏡修正,部份設計還有二次反射鏡修正,再聚焦在焦點)、、反射式(先折射鏡修正,再入反射鏡鏡面),影像都是放大的,但重點在集光力註一及解析力註二,第三是放大倍數註三但它是其次,沒有前二者來的重要。
註一 鏡片面積與瞳孔面積相比, 通常用口徑D,與瞳孔7mm來估算,(D/7)^2
註二 以可見光的黃光550nm的波長(Lamda)來代公式,所以可解析角為 1.2*550nm/D mm
註三 以物鏡焦距/目鏡焦距來表示
尋星鏡(Finder)以小口徑低倍率的小鏡子,以光軸平行的原理來協助主鏡有效指到目標星體,因為大口徑的的望遠鏡視野很小不易找㝷目標。
有時,會再加裝一支似近尋星鏡的導星鏡(功能相似,但視野/焦長宜在4倍上下)以導星鏡的視野內亮星來使赤道儀追蹤可以較為準確,因此相機做長時間曝光時,才會使相片中星點不拖線。
導星(小技巧)
ASI Air + Vixen Wireless Unit:正常將ASIAIR開機並與各裝置連線,赤道儀選擇Vixen Wireless Unit,確認Station Mode的Wifi有連接到Vixen WU。
剛連上線時顯示追蹤關閉,選擇一個與望遠鏡位置類似的星點同步,同步後就可以開啟追蹤。拍一張照解星並同步赤道儀,此時ASI Air就知道望遠鏡指向並且赤道儀已經在追蹤。
太陽觀測:務必減光,多半是在1萬分之一(減10個星等)或10萬分之一的亮度。特別需要留意減光後的光線品質(多半輻射線都對眼睛有害),因為有些劣質減光膜,在減光後仍有極強的紫外或紅外線通過,可能傷害到人眼。
小型天文望遠鏡:方便擕帶、到高山(光害較少)的地點進行天文觀測。特別留意電源的使用,是否要110V的電,或有夠時間的12V直流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