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惰不是錯,而是訊號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早上設好鬧鐘,結果賴床一個小時;手上有待辦事項,卻寧願滑手機。這不是因為你不努力,而是「懶惰」正在給你一個訊號:你內心還沒準備好行動。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小小拖延怪獸
懶惰不是天生的,而是一種可以改變的習慣。懶惰通常不是問題的根本,而是情緒與壓力的結果。」我們常常不是不想做,而是不知道怎麼開始做。
5秒鐘原則
數到五就行動,不給自己時間拖延。例如:「3、2、1、起床!」這簡單的技巧對我特別有效。
番茄鐘法真的有用嗎?
將工作分成25分鐘一段,專注後休息5分鐘。這方法讓我不再感覺壓力大,也更能持續投入。
任務分解術,讓行動更簡單
把大任務切成一小段一小段來做。原本不敢動手的事情,突然就變得簡單了。
每日早上5分鐘儀式
我開始每天早上花5分鐘寫下今天想完成的三件事。這個習慣讓我一天更有方向感。
設定三個「最小行動目標」
不是要我一天完成很多事,而是設定最小但具體的行動。例如:「寫50字報告」、「做5分鐘運動」。
行動日誌的魔力
每天記錄我完成了什麼行動。哪怕是一件小事,也會讓我感到有進步。
自律不是壓力,而是自由的開端
以前我覺得自律是約束,但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自由,是能夠控制自己而不是被情緒拉著走。
慢慢走,也是一種前進
別怕自己進度慢,只要方向對,慢慢走也終會抵達。
如果你想更有效果,建議準備一本筆記本做行動紀錄。
設定一個簡單的「行動儀式」,像是每天寫三件要做的事,就能讓你每天都有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