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混凝土構造(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簡稱RC)
是利用鋼筋、混凝土為材料,建構梁、柱、樓板、牆的建築形式,並常以磚牆作隔間牆。
臺灣在1970年代之後興建的建築,大多採用鋼筋混凝土構造,直到今天,鋼筋混凝土構造仍然是臺灣建築的主流,據估計,目前住宅用樓房約有九成以上是屬於鋼筋混凝土建築。
鋼筋混凝土建築的施工方式,是於基礎完成後,組立柱子的鋼筋,並在鋼筋外圍架設模板,再澆注混凝土;待柱子的混凝土凝固達到一定強度後,再組立梁和樓板的鋼筋,並架設模板灌注混凝土,之後逐層往上興建。 完成基礎後,組立柱子的鋼筋架設模板以灌注混凝土, 臺灣的鋼筋混凝土建築,樓層高於25層的棟數不多,原因是臺灣的地震發生頻率高,而目前所使用的鋼筋混凝土建材,強度對重量的比值小,樓高越高,低樓層的柱子需要越粗壯,才有足夠的支撐力與抗震能力。興建25樓層以上的鋼筋混凝土建築,低樓層柱子的長寬尺寸可能得超過1.3公尺以上,不僅材料成本的大幅提升,也嚴重影響室內的可用空間。因此臺灣超過25層以上的高樓或超高大樓,多採用鋼骨構造或鋼骨鋼筋混凝土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