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1999年9月21日凌晨1點47分15.9秒發生在臺灣中部山區的逆斷層型地震,總共持續大約102秒,期間臺灣全島都感受到明顯搖晃。震央位於北緯23.85度、東經120.82度,位於南投縣集集鎮境內,震源深度為8公里,芮氏規模為7.3。這場地震肇因於車籠埔斷層的錯動,並且在地表造成長達為85公里的破裂帶,另外也有學者認為是由車籠埔斷層以及大茅埔-雙冬斷層2條活動斷層同時再次活動所引。這場地震造成2,417人罹難,29人失蹤,11,305人受傷,另有51,711棟房屋全倒,53,768棟房屋半倒,是臺灣戰後時期傷亡損失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人員傷亡慘重之外,許多道路與橋梁等交通設施、堰壩以及堤防等水利設施,以及電力設備、維生管線、工業設施、醫院、學校、政府機關等公共設施遭到震毀,更引發大規模的山崩與土壤液化災害,其中又以臺灣中部的災情最為嚴重。臺灣鐵路管理局西部幹線一度全面停駛,且多數的客運公司都暫時停駛。為哀悼地震逝世的民眾與警惕自然災害的威脅,中華民國政府於2000年訂立每年9月21日為「國家防災日」並舉行地震演習,以求災害來臨時能做好防護措施,將傷亡的可能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