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廣國際標準舞,端正社會風氣, 促進身心平衡,提高生活藝術,研究標準舞蹈藝術,從事國際文化交流,與推進國民外交。


中華文化歷史悠久、文化豐富,為體現中華精神和中華文化的傳統元素已經植根於人們心中。

在文化、經濟多元化發展的新時期,中華傳統文化元素是中華民族的象徵與符號。

為了將國際標準舞發展推向新的高度,在秉承國際標準舞嚴格的動作要求和審美特徵的前提下,將中華傳統元素融入其中,向全球展現了具有濃厚中華傳統文化的國際標準舞,從而形成獨有的國標舞品牌。


基本形式是國際標準舞,融入中華傳統文化元素和角色化表演,提高全球華人國際標準舞的民族性和文化性。

一、國際標準舞蹈融入傳統中華文化


(一)動作

舞蹈表演中,肢體語言是根本與核心,人的肢體是表演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以身體動作聯繫起的舞蹈造型對藝術形象進行創造。國際標準舞融入中華文化傳統元素是將中華民族民間舞蹈和傳統舞蹈的內涵融入進來,讓國際標準舞具有中華文化的韻味。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舞」與「武」的藝術形式和內容都特別豐富。在「舞」方面,中華文化擁有現代舞、古典舞、民間舞、民族舞等舞蹈種類,舞種又包括多個舞蹈類型。在「武」方面,能夠體現出非凡的民族特色,既重視統一「精氣神」,也體現出多流派、多形式的特點。將國際標準舞與中華文化武術精神、舞蹈結合起來,增加國際標準舞的內涵,也宣傳了中華傳統文化。

(二)音樂

舞蹈和音樂具有密切的關聯,兩者都是以陶冶情操、體現生活、抒發情感為宗旨的藝術,兩者共同作用讓觀眾在視覺與聽覺上得到藝術的享受。在表演舞蹈劇目過程中,舞蹈和音樂相互滲透、相互彌補、相互影響,體現舞蹈和音樂的衝擊力與感染力。科學合理的選擇音樂能夠突出表演主題,具有彌補舞蹈動作、呼喚情緒情感、刻畫形象、營造氣氛的功能。中華文化音樂悠揚、古典,重視韻味和意境,重視平衡和諧之美。而西方音樂重視旋律、氣勢宏偉,給人特別強烈的聽覺震撼。兩者相結合既可以繼承中華傳統文化,也讓國際標準舞表演者更好的理解西方文化和音樂內涵。

(三)服飾

從舞蹈產生之日,服裝就成為舞蹈的輔助者和參與者。東方舞蹈的服飾端莊、含蓄,而西方國際標準舞的服飾有很多嚴格的規定。隨著體育舞蹈在全球華人的發展,舞蹈表演者和編導突破體育舞蹈服裝的限制,將中華文化傳統服飾應用其中,不特別強調男士一定要穿黑褲子、黑色燕尾服、小領結、白襯衫;不強烈要求女性必須穿晚禮服、佩戴首飾等。民族服裝、唐裝、旗袍、中山裝等服飾也出現在國際標準舞的表演中。


二、傳統中華文化元素在國際標準舞蹈的優勢

中華民族在發展進程中創造並傳播到全球各地的全部文化,其包含兩個概念,首先中華文化是傳承的、發展的理念。其次中華文化是源遠流長的文化,其文化底蘊強大並逐步接受新鮮事物,既保持傳統又與時俱進。所以中華文化傳統藝術的歷史特別深厚,其研究空間也較大,在選擇時有各個民族特徵與不同時代特徵。傳統舞蹈重視群已守一、輕形重意、善美和諧、藝術表現穩定、服飾穩定且保守、音樂優美有內涵、舞蹈關注上身韻律。中華武術、舞蹈、戲劇的內涵豐富、表現形式多樣,在世界範圍內的感染力與藝術品味較強,適當的注入異域舞蹈風格,可以讓其擁有更加廣闊的發展方向。

西方國家國際標準舞是他們的民間民族舞,其具有鮮明的西方文化背景和文化內涵。其舞蹈重視動作的形合、服裝重視創新與開放、音樂具有較強節奏感、關注人體審美、體現激蕩的風格、注重兩性情感,西方文化重視人我兩分、強調個體發展、重視形態而輕視意境等特點,國際標準舞也因文化背景不同而展示出西方文化特點。國際標準舞是男女配合的舞蹈,其目標是社交娛樂,重視外在動作;其重視培養社交禮儀和舞蹈姿態,強調挺拔的身體姿態,以「足蹈」為主體。舞蹈重視「起立型」和「外放勢」,腿部、足部技術動作較豐富。

中華文化舞蹈的內斂和國際標準舞的外放結合在一起,是現代藝術交流的方式之一。在藝術表演的前提下將中華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到國際標準舞中,此融合併非是將不同舞蹈特徵簡單拼湊,而是以民族文化為基礎,吸取不同表現形式的精華,逐步挑選、整合各地區、各民族文化精髓而突破舞蹈局限性。對於國際標準舞的發展有很大幫助,也拓展中華文化傳統元素的涉及領域。


三、傳統中華文化元素的應用之國際標準舞蹈

(一)以國標舞的形式,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國際標準舞,具有的民族性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主題和題材:是以中華文化及文學題材為腳本創作而來,人們的價值追求、精神風貌和審美情趣。作品在感悟、理解、觀察生活的基礎上,刻畫出具有鮮明性格的人物,其情感體現出東方細膩、含蓄的特點,將中華傳統文化內涵體現出來。第二,舞蹈語匯:重構國標舞的舞步模式和動作組合,將其分解、融入傳統元素,提高動作數量,在動作質量上體現出神似而形離的效果。創作時重視民族化,將傳統元素提煉並體現在國標舞的表演及創作中,提升國標舞的動作語匯,擴展其選材領域和創編思維,重視挖掘舞蹈語言,既突破國標舞的公式化和程式化模式,也保留其風格與形式特點。   

(二)刻畫典型人物,重視角色化表演

代表中華文化國標舞在創作時引入角色理念,讓國標舞逐步從競技表演向角色化藝術表演轉變。不同的表演體現出其兼顧現代與古典、野性與溫柔的氣質,技巧技術及舞種動作都擺脫其純粹性,成為刻畫人物性格的藝術語言。

(三)擴寬舞台空間,引導觀眾想象

藝術魅力和內涵在於其可以激發和引領觀眾的想象,將自身感受和舞蹈具有的情感結合起來,讓觀賞者成為舞蹈作品的創造者,並和作品產生共鳴與碰撞。但傳統國標舞程式化的表演模式和有限的表演空間,造成國標舞表演單一化、平面化、混亂的情況。國標舞借助舞台調度和藝術方式,從道具選擇、燈光渲染、服裝化妝搭配、舞台佈局、氛圍渲染、劇情安排、矛盾變化、人物刻畫等方面增加舞台空間環境,激發欣賞者想象,進而獲得強烈的視聽享受,並出現情感反應、實現審美目標。

增強舞蹈綜合品質是舞者竭盡全力想實現的目標。國際標準舞的發展趨勢並不只是該舞蹈的競技性和運動性,也重視其藝術表演性。將傳統中華文化元素融入國際標準舞是發展的必然趨勢,對國家、社會及全球都具有影響,顯示出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內涵,推動國際標準舞向著跨地域、多文化、多元素的方向發展。本會勇於借鑒、大膽創新,打破國際標準舞表演定式,將中華文化傳統元素融入其中,提升舞蹈的哲理性、趣味性、思想性,是中西藝術合璧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