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出藍白壹片天

出鹽埕捷運站的午後,太陽毒辣辣的曬著,四周皆是浮躁的熱氣。有傘的行人紛紛撐著走,卻還是敵不過炎炎夏日,這行人的臉上不由得浮現出一絲一絲細密的汗水滴。為了如期完成本次的採訪,我們提起沉重的雙腳前行,當再次一抬頭時,不過才行了幾米遠。好不容易前方終於出現了一個醒目的大標「崛江商圈」。於是我們更加緊了腳步,由組長領入騎樓,因為少了陽光的直曬,頓時覺得清爽不少。

徜徉在陰影底下的店家大都還保留著木製的傳統招牌,有茶行、雜貨店和老式西服店等。本就不算大的騎樓空間,多被店家占去了大半,只留下一條小通道,但還算好走。隨意拐了個彎,進了俗稱大溝頂的小巷內。微光撒落在這條陰暗潮濕的不見天街,似乎正準備好迎接我們的來訪,熄燈的早市靜靜地躺在左側,就像地上捲曲身子的那隻黑貓一樣。一股慵懶的氛圍伺機竄入鼻息,夾帶著歷史的厚重感,這時間好多的老店小販也都歇下了,唯獨一些屹立累月風霜的招牌,還靜靜地亮著。好比那間三郎麵包店,既不張揚也不矯飾,就只是藏好故事揉進麵團,默默地等待有緣人上門。

非本地人的我們,憑藉手中的google map在巷弄裡鑽來鑽去,狹長的街道延伸出去,全是早期民國的風格,零零散散的人流兀自拎著相機擦肩而過。有幾位婆婆媽媽們隨意的倚靠在竹編籐椅上把話當年,品味歲月靜好。想來這些婆婆媽媽們,到底也曾有過青春正盛。只要是人,都會有終將要皺褶的皮囊,時代產業也是。正如同這看似冷冷清清的鹽埕埔其實也曾有過一段絕代風華,如今卻徒留給老一輩人無限追憶。距離五分鐘的路程定位,如今走了十多分鐘仍沒有看到今日的採訪目標,原先還納悶不會真的要眾裡尋他千百度。好在經過那位住附近的老奶奶屈身一指,驀然回首我們終於驚喜地發現了那不起眼的老招牌,上面簡單的陳列著藍白二字。


小組成員:葉宸瑜 許瑜珊 蘇子芮 曹雅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