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長:周品全
鄰里數:21里384鄰 總戶數:20,021戶 總人口:53,912 人(資料來源:屏東縣潮州戶政事務所)(截至109年03月)
潮州鎮位於屏東縣中心點,西與西南接壤崁頂鄉和新埤鄉、北隔東港溪與竹田鄉和萬巒鄉相望、東鄰大武靈峰,東西長約5公里,總面積約為42.4331平方公里;潮州鎮境內除了東面的大武靈峰地勢較高以外,其餘地勢相當平坦且廣大,地形由東向西漸漸傾斜,境內有民治溪流經是天然的排水溝,如此優勢的地形和自然環境,造就潮州鎮農特產品豐富的成果。
潮州鎮位於台灣西部的屏東平原,潮州地名原為廣東省潮州府之府名,開拓初期的墾民有不少來自廣東潮州府的移民,這些移民在墾成一片新天地後,為懷念其故鄉的山川草木,風俗民情,就把他們祖籍的地名移植於這一新開發的土地,命名為「潮州」庄,簡稱為「潮庄」。
清朝時代
清朝時代本地方屬福建省台南府鳳山縣的管轄,置總理 一人,辦理行政事務,又置訪駐把總一人、巡防四人, 以維持治安,民國前20年(光緒18年)改置哨官一人、 兵士22人,以鎮守地方。
日據時代
民國前17年(光緒21年 )台灣被割讓給日本。
翌年(光緒22年)4月,改稱「鳳山縣內埔辦務署潮州庄」置總理,以執行下級行政事務。
民國前15年(光緒23年)台灣制度改正,置支廳於潮州建築官衙,推進教育 ,整修道路,開發產業,從此地方教育、產業、交通、土木衛生、文化設施等逐漸發達。
民國9年鐵路開達本地,交通便利地方往來頻繁,交易日趨繁榮,產業發展日有進步。
民國25年公佈街制,升格為「潮州街」,名實具備,成為一現代市鎮。
光復後
民國35年1月,原屬高雄縣的潮州街改稱為「潮州鎮」。
民國39年10月本省縣市行政區域整編後,劃歸屏東縣至今。
地方史誌
潮州鎮地處屏東平原偏南,北隔東港溪與萬巒鄉相鄰,西聯萬丹鄉,西南連接崁頂鄉,東南鄰新埤鄉,全鎮面積共計四十二點四三三一平方公里,鎮內共有二十一個里,人口數近6萬人,鎮民大體上閩南籍約佔五分之三,客家籍約佔五分之二(另有一說現今潮州仍存在不少當初廣東潮州後裔是為潮州人,只因時空變遷,大部分的人卻將其歸類為客家人),尚有少數居民為外省籍和原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