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內容

[致悼辭:梁君國博士]

各位:


清.孫星衍經史學家寫過一首對聯:


莫放春秋佳日過,

最難風雨故人來。


「故人」有兩種意思,一種是我們大家老朋友相聚在網上,無論本地或海外的朋友、同事、同學均聯繫在一起;另外最重要的是,另一位故人永泰兄與我們在一起,共同舉行這個追思會 … …


1988年永泰兄在香港城市理工學院任教,而我第二年才到任,我並且已於2011年在香港城市大學提早退休,退休後仍與永泰兄來往直至他離世,認識他近三十年有多。


生老病死是自然的規律,離世是最終的歸宿,而永泰兄一生品德高尚、滿臉笑容、溫文爾雅、心胸坦蕩、謙虛謹慎、低調內斂、為人忠厚、平易近人、關愛他人、樂於助人 … … 等等、等等 。永泰兄人生如花開花落,純屬有始有終,最自然不過。


這裡想講一個在九十年代末的真實故事與大家分享:


當年永泰兄是系主任,我是課程主任,有一天,有一個系同事做了一件嚴重錯誤的事,我問為什麼不向系內宣佈不是他自己的錯誤,他的回答是:「我是系主任,責任由我一人承擔。」字字鏗鏘有力,至今令人難忘,亦成為我日後就管理上的座右銘。


我講的是永泰兄「擇善固執」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會有同感:


『「擇善固執」典出《禮記 • 中庸》:「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 … 不少人誤以為「擇善固執」含有貶義,這可能是受到「固執」一詞所影響。「固執」解作「堅持己見」、「不肯變通」… …。[其實,]「擇善固執」這個成語中的「固執」,是取其「堅持」的含義,而大前提是「擇善」,即經過慎思明辨後而選擇做正確的事』(資料來源:https://www.csb.gov.hk/hkgcsb/ol/news/no81/html/p6.html)。其後永泰兄臨終前以 My Way 這首歌來描繪自己,實在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城大共事期間,永泰兄盡心盡力,任勞任怨,追求近乎完美的成果;患病期間, 在港專仍然堅持回校教學,至死方休,感嘆人生雖不會完美,但我所認識的永泰兄,無論在教學上與工作上,幾近乎完美矣!


去年十月,在他生日的朋友聚會期間,還與他談笑風生,沒想到半年間已經陰陽相隔。永泰兄的一生,永不言敗;泰哥,一路走好,走他自己的道路。


最後,以一歌一詩作結:


一首是永泰兄所喜愛的歌曲 My Way


Yes, there were times I'm sure you knew

When I bit off more than I could chew

But through it all, when there was doubt

I ate it up and spit it out

I faced it all and I stood tall and did it my way


另一首詩是借唐.元稹《悼亡友》來紀念永泰兄:


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取次:倉促經過(資料來源:https://www.zdic.net/hant/取次


謝謝!


梁君國

[致懷緬辭:陳黃穗博士]

悼念摯友

永泰和我是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的同學,大學二年級時永泰和我同為學生會幹事, 他負責福利,我負責群育。那年學生會完成了一項全校稱頌的創舉 — 改革飯堂。好一段時間,同學們不滿意飯堂的食物質量,飯菜提供的蛋白質只是葉上的菜蟲。學生會採取行動,永泰帶領福利部組員每天不辭勞苦在飯堂過磅,核對和紀錄供應商送來的蔬菜和肉類。在充份數據支持下,校方撤換了飯堂經理,時維1966年,消費者委員會尚未成立。我們維護了師生的消費者權益,永泰應記首功!

早在學生年代,永泰已顯現學者風範,經常在飯堂開壇解答我們不明白的社會學和統計學的概念。

大學二年級開始,我們不叫他永泰。和他熟稔的同學和朋友都叫他大B。當年統計學教授解說程式時,口不離大Bracket,小Bracket。於是班上就有䁥稱大B和細B的同學了。

回顧大B的事業,我領悟到大B人如其名。B就是公牛Bull,大B就是開荒牛的命,他見證了城市理工升格為城市大學。永泰曾任香港城市理工學院/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系主任;其後加入樹仁學院,學院社工系課程通過大學資歷評審是他團隊努力的成果。榮休前他加入港專,是港專學院社會科學院的創院院長。

大B勇於迎接挑戰,開荒牛是他義無反顧的選擇。永泰為香港社會學和社會工作這兩個領域的教育,全心全意的付出,成就了無比重要的貢獻,令人深感敬佩。

永泰不是只管行政的書呆子學者,他深受同僚的尊重和學生愛戴。離世前後有同事和學生提出成立紀念獎學金。永泰是非常瀟灑的人,他家人引述他的話:

雁過未必留聲

人去何需留名

他不希望離世後留名,令人有牽掛。這是他最後的遺願。他清楚地要求家人堅決婉拒任何設立紀念獎學金的建議。就請大家把對大B的懷念放在心中吧!

最後,容我以永泰最喜愛徐志摩的詩作總結: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永泰輕輕的走了

傳授了滿滿的學識

留下厚厚的友情

搏得學生們無盡的思念和感激

永泰 大B 願你在天上永續康泰

陳黄穗

[致懷緬辭:鄭養鴻博士]

[致懷緬辭:鍾易成先生]

教授嘅形象永遠都係充滿品味同智慧,優雅嘅西裝,加上課堂間播放嘅古典音樂,都令我對佢印象深刻。

但我最被教授打動到, 係佢對教學嘅熱誠。上堂投影片上滿滿嘅字都係靠教授用手寫板慢慢寫出嚟,字裏行間都係佢對學生嘅用心。而且教授從來唔吝嗇用私人時間解答學生嘅疑問。就正如教授所講,佢好用心改變佢嘅課堂,而同時我哋呢班學生都俾佢嘅用心所改變。

得知教授身體情況變差既消息,果陣正正係學業最繁忙嘅時間,同學都打算盡快喺忙完之後去關心同探望教授,但原來有啲嘢真係唔可以等。直到出席喪禮嘅時候,都有種好唔真實嘅感覺,唔想相信教授真係離開咗我哋,佢仲好似會喺WhatsApp覆我地嘅無聊問題,我哋好似仲會喺學校見到佢好精神咁對我哋打招呼。教授係最後都同我哋上咗一課,到最後唯有借住呢個機會,向教授表達我哋對佢嘅思念,陳教授,我哋永遠懷念你。

港專學院社會工作社會科學學士學生鍾易成

[致懷緬辭:伍佳彥小姐(海外)]


[致懷緬辭:邱沐樑先生(海外)]

陳Sir ,我們的老師

陳Sir 是眾人的老師,我身邊的朋友大多數是他的高足。我不是他的學生,但我在陳Sir身上學到的著實不少。所以,在另一種意義上我也算是他的學生。

我學到陳Sir最少的應該是fine dining。我以前常常午餐只吃麵包、三文治。但跟陳Sir熟絡之後,他不時帶我去高級餐廳,是須要講究禮儀的場所。好比他常去的會所,不許接聽電話,不能高聲說話,去得多,我也學會一點點的高雅了。然而有一次跟陳Sir去某間酒店午膳(名字忘記了),事前陳Sir已經提醒過那裡的款待方式比較傳統,事事有規有矩。可是其間我看到新奇的事物,興奮得從座位彈起,失禮之餘,更害得那位侍應被上司喝罵(對,就在我們面前),責怪他沒有招呼好客人而讓客人要離座。而我,幾年後仍偶爾就這宗糗事被陳Sir數落幾句。

陳Sir很喜歡分享,在城大工作的時候他不時請大家吃好東西。時興小吃也好、傳統糕點也好、健康食品也好,他常買回來跟大伙分享。我們自然亦禮尚往來,結果形成了一股派對文化。那幾年,我們久不久在辦公室開小型派對,辦工桌上放滿紅酒、芝士、homemade蛋糕等,好不壯觀。好客又機靈的我們當然會邀請系主任也來一道品嚐,讓系內上下增進感情,藉team building提昇生產力。這種快樂工作的精神,絕對是陳Sir教的。這些點滴,是我在城大最美好的回憶。除了吃之外,陳Sir也常送大家小禮物。他離開城大時送我的火車模型,我至今仍好好保存著。

準時是陳Sir的另一美德。陳Sir的準時非比尋常。嚴格來說他那種不應叫準時,而是提早。開會他固然不會遲到,連飯局他也必定是最早到的。而為了不想他一個人在等,我們也會盡量早到。記得有一次相約去一位朋友家吃飯,因為朋友住郊區,所以我們約定先在車站集合再一道前往。我提早十五分鐘到達車站,但我和另一位同樣是早到的朋友等很久還未見到陳Sir,於是便打電話找他。原來他半小時前已經到了,不等我們便自己先到朋友家。我真不得不五體佩服得投地。

陳Sir更令人佩服的是他熱愛教學的程度。當然這從他教學數十年從未休止可見一斑。我可不會說他「永不言休」,因為他明明就說過退休很多次,只是每次都沒有退得成,儘管每次我們都因為擔心他的健康而勸他休息。在港專我跟他共事,有時他會跟我抱怨學生不看書、程度不好、英文不好等。但沒多久他又興奮地跟我分享他下學期教甚麼甚麼、他怎樣準備課程、教材用中文重編、重新做PowerPoint… 我看到他時刻享受教學,從沒有因為學生某些方面不夠優秀而放棄教學的用心。

而我最希望能學到的是陳Sir做事正直、純粹的態度。陳Sir處理問題總是着眼於怎樣做好一件事,遵守合法程序和規範,不作多餘猜想,不走偏鋒。在港專時我有時會跟他商討一些棘手的問題,涉及到一些是非和辦公室政治。但陳Sir總能不受那些是非和辧公室政治的干擾,純粹地考慮客觀情形並提出實事求事的應對。一切是非紛擾好像都在陳Sir跟前止步,因為他不從那種角度看事情。可以說,陳Sir的世界沒有是非,那怕再多是非環繞在他周圍。實踐和承傳這份純粹無私和與世無爭的良善,或許就是我們紀念陳Sir最好的方式。

邱沐樑

[致懷緬辭:麥海華先生(海外)]

各位朋友,各位同學:


香港城市大學前應用社會科學系系主任陳永泰教授於今年四月病逝,享年 77 歲。我們一班城大的退休及現職老師,本著與陳永泰教授共事十多年,部份更是其學生。對其為人厚道、辦事正直不阿、對香港社會學和社會工作的發展有莫大貢獻,因此,籌辦追思會,聯絡各方好友,緬懷與陳教授的共事經歴和對其光輝人格的推崇,希望對其教學成果和做人處事的態度予以表揚。


我個人與陳永泰是 1988 年進入城大應用社會科學系的,他比我早半年就任。他主要教授社會學和社會研究方法。其後更設立東亞研究等課程。在其十年任內,為配合社會發展的需要,社會工作課程也有很大擴展。


永泰除了教學態度認真,深受同學愛戴之外,在其擔任系主任期間,更鼓勵同事進修,以配合升格大學的需要。但 1998 年間,據聞學院質疑學系人事編制不乎升格大學的要求,以致學系有嚴重超支的危險,要求解僱部份同事。但陳永泰教授考慮系內其他同事均有家庭負擔,亦需時進修學歴,結果自己毅然辭職,以減省系內開支。然而,幾年後學系財政卻轉虧為盈,可見陳教授有著犧牲自己,承傳別人的風高亮節。


由於陳永泰教授對社會工作課程需求殷切的了解和其推動的經驗,他其後在樹仁學院和港專,分別協助其改善課程質素和人手編制,為兩校提昇其學位課程發揮很大助力。同時,陳教授更強調社會學對社會工作的重要性,在加強社會研究方法的教學上,卓有成效。


陳永泰在院校管理工作上,努力發揮所長,讓計劃如期完成,但從不戀棧權位,更多全身而退,成就他人的事業,這在學術界也是為數不多的。由於陳教授的高尚人格和處事態度,值得景仰和推崇,有同事在其生前向陳永泰徵詢為他設立獎學金或紀念基金,以向後學推崇其對社會學和社會工作的付出和貢獻,並獲其短訊回覆,不能在其生前進行。我們充分理解永泰為人做事低調,不想麻煩別人,也不喜歡宣傳自己。但卻沒想到其家人卻以陳永泰生前堅決反對成立獎學金或紀念基金,以至本來一件美事,卻變成一件憾事。令後人無法懷緬前人的高尚人格和貢獻。雖然,在城大設立獎學金,會由城大發展處負責接受捐款,管理計劃的發放,無人會從中獲益,但家人的反對,只能讓永泰的事蹟和德行,隨其離逝而長埋地下了。

[致懷緬辭:陳偉道博士]

陳永泰教授是我城大的舊同事及好友。由於他的英文姓名簡寫為Mr W T Chan,恰巧跟我姓名Chan Wai To完全一致,加上彼此都在社福及高等教育界服務,故此我們二人的信函及刊物,時會誤轉或傳送給對方!我有時忙碌中,更不慎誤拆或閱讀對方的東西。陳 sir永遠都是海量江涵,我不曾受到任何抱怨或責備。每次遇到他,他總愛笑一笑,或講幾句:「無所謂啦,好難得你是忠厚的人,不會外泄別人的事!」

陳sir那從容不迫、尊重及包容別人的君子風範,令人永誌不忘!

陳sir熱愛社會研究,永不言倦,社福界裡無論大中小事,他皆樂於參與!記得有一次他應邀負責探討如何善用八達通咭,以便回應逢週末賣旗籌款等事宜!我適逢機會,跟陳sir在同一個工作小組中,深刻體會到他愛惜每一個成員的意見,任何議案,都愛來回反覆討論之後,方以民主決策方式定案!

這個經驗,讓我好好地重溫委員會工作的要訣:「會而必議,議而必決,決而必行,行而必力」!也許這是陳sir身教最好的例子!陳sir教曉我們如何透過社會科學的研究法,把那些既繁瑣且複雜的問題,按步就班地澄清,更善用委員會工作,綜合各方利弊,集思廣益,最後總結成行動方案!陳sir我們永遠懷念你,你往往是最理想的召集人,也是高效率的會議主席及會後的行動決策倡議者。陳sir揉合了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實務的理論與實踐,造福我們社福界半個世紀,熱心教學又醉心研究,終身服務人群,貫徹始終「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基督精神 !

陳偉道

2.7.2022

[致懷緬辭:李德仁博士]

懷念永泰兄

要從人緣極好、知識面廣闊,生活多姿多彩的永泰兄身上,選出一些使人欣賞、甚至敬佩的特點,簡直是輕而易舉。

生活上,永泰兄認真細味品嚐,令人欣賞而又望塵莫及。比較顯眼的是入時大方得體的衣著、代表理智的貓頭鷹,和需要用心智經營的模型火車。影響我們最大的,相信是他推動採用最新資訊科技日用產品於工作及生活中。他總是先用先試,掌握了然後向我們介紹。

學問上,永泰兄閱讀範圍廣泛,同事們曾到訪他的宿舍,見藏書數以千計,種類繁多。身為社會學者,他經常給我們介紹社會學最新書籍,開拓我們的視野。他是評估專家,掌握極多的社會科學方法和技術,可以應用於廣泛的社會問題上。他帶領和參與的社會問題研究以及程序評估項目相當多,有很多的貢獻。

永泰兄一向保持正直。辦公室政治之勾心鬥角、利害謀算與他的人品格格不入。 因為他不忮不求--不記恨、不嫉妒、不貪得、淡薄名利,不做非份之事,反而處處保護下屬。個人能力高,無必要心懷忌恨,心地善良,自然對人溫和友善。他總是熱情而友善,對人親切、慷慨、厚道。對人不拘泥於俗套,但自己卻禮數周到。

永泰兄是個樂天派,是獎掖後進的好前輩 ,是個能力高強,又全力以赴,也能激勵人心的好團隊領袖,更是關心學生的好老師。他總是自然地表現出親切的微笑。也許這幾點最能表達永泰兄的為人,以及令人敬佩的原因。

常常懷念

李德仁

[憑歌寄意:江耀華博士、李啟明先生]

[致感謝辭:謝永齡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