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寶貝一起學,親子讀經智慧長。 先天道院與您共同營造幸福園地
先天道院社區親子讀經班\Q&A問答集
Q1:讀經最重要的目的是什麼?
讀經除了增加孩子的專注力與記憶力之外,更讓古聖先賢的智慧直接和孩子的心靈溝通,幫孩子成為一個感恩、慈悲且充滿服務心的完整個體。而古聖先賢傳下來的經典,都是人類最珍貴的文化起源,蘊含了最高的道德標準與智慧,是值得推薦的教材。要達到這目標並不容易,需要父母和孩子完全的投入與配合,並以開放的心胸採納種種最先進且有效的方法。而誦讀古聖先賢留下來的經典,就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Q2:我的孩子對讀經沒有興趣,該怎麼辦?
首先家長要有堅定態度,既然知道讀經的好處就要堅持,因為家長比孩子有智慧,如果在孩子面前一碗五穀飯與一包洋芋片,孩子會吃哪一個?當父母的您會希望孩子吃哪一個?讀經的內容就像五穀飯,雖然較為堅硬難咀嚼,但是對孩子的生命有很大的幫助,在家看電視玩3C就像洋芋片,沒有營養只有空熱量,對孩子有害無益。
Q3:孩子說爲什麼別人都不用去讀經班,我卻要去?
您可以告訴孩子:您真的很有福氣,有這麼有智慧的父母,為您做這麼有智慧的選擇,在你有極佳的記憶力的時候,可以快速儲存資訊的時期,透過讀經能吸收聖賢的思想與智慧,這幫助是終生受用的。我們觀察到孩子誦讀十至十五次後,即可輕易的將內容記憶下來。在七歲時達到巔峰,七歲後開始發展理解力或分析力。如果不善加利用,他們會把絕佳的記憶力運用在記住電動玩具或其他瑣碎的事。而且兒童讀經所推薦的四書五經、唐詩或者是《道德經》等,流傳至今全部都超過幾千年,請問,有什麼文章,可以經得起這麼久時間的考驗,卻沒有衰退,一代一代的被傳誦著?這些書籍其實就是人生的經典,涵蓋文化與生命,雖沒有特定的宗教意涵,但可以發現內容全都是引人為善,而且十分強調「善良的行為」,搭配韻律的文選朗誦,更可以讓孩子達到紓解、平靜的作用,也為孩子提供一個心靈出口。所以相信兒童讀經是您的父母為您作的明智的選擇喔!
Q4:在家也可以讀經,為什麼要去讀經班?
兒童讀經班結合更多人、更多聲音及力量,給孩子一個穩定學習環境群體性,尤其是年紀小的孩子很有模仿性,透過讀經班正面鼓勵的環境,讓孩子更願意讀經,也是培養孩子的榮譽心,大部分的孩子都有被動性,但是參加讀經班透過團體的力量,在互動中更能樹立互愛、尊重的團隊精神。而且在讀經班讀經無壓力、不求理解的氣氛,可能讓兒童將經典內容與正向積極的情緒產生聯結,使其形成較正向的學習態度。兒童本是樂於念誦於反復的,尤其是團體的朗誦,抑揚頓挫,琅琅書聲,與唱兒歌無異,學習是一種愉快的事。而反復多次,即能背誦,會背誦時,更是“樂之不疲”。若常加復習,至於終身不忘,特成為一生的文化資產!
Q5:爲什麼家長ㄧ定要去陪讀,那不是小孩的事嗎?
在讀經班的時候,孩子一開始很難有長時間專注力,如果父母陪同讀經,一方面可以常常提醒孩子要專心,二方面也減低讀經老師維持秩序的負擔,可以讓上課的流程更流暢,整個班級的孩子都能受益況且父母陪讀也是身教的展現,讓孩子能體會父母一同學習的身教,除了給孩子安全感之外,更是支持孩子讀經的一大助力,也可以穩定孩子出席率。--在班級陪讀更能瞭解上課的進度,進而做到回家複習的陪讀,家長要以身作則,堅持到底,父母讀孩子也讀,不做其他事,訂好規矩什麼時間做什麼事,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長此以往,可以培養孩子的執行力和耐力,這是一切學習的基礎,更是任何補習班補不來的軟實力。--所以兒童讀經班不應該只有小朋友讀,應該是全家一起來讀。如果家里的成員由父母帶領在飯後撥出30-60分鍾共同讀誦,一年的時間可以把《論語》完全背下來。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父母讀後若能深入義理,無論處事還是待人都會更加練達,對於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進行都有很大提升作用。
Q6:孩子說去讀經學習的內容跟學校課程不相關他不想去怎麼辦?
思想的貧乏和語言的貧乏往往相伴,沒有一點古代的文化底蘊,很難有準確的判斷力、審美觀和欣賞能力的。如果我們沒有閱讀文言文的能力,一遇見文言文就如同遇見「天書」,對文言比對英語還生疏,怎麼能正確對待自己民族的歷史?怎麼能學到歷史上的民主性精華?在語文教學裡,學習文言作品是很必要的,反對學習文言文是沒有道理的。--正因為如此,現在的國高中學課本里有相當比例的文言文。學生學習這些課文,既能繼承優秀古代文學遺產,又能得到古代語言文字的訓練,作為將來進一步學習和研究的基礎。但學習經過專家選擇審定的文言文,包括學習《論語》、《孟子》的一些選篇,在社會風氣比較浮躁、需要更多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的今天,提高全民閱讀文言文的能力,使更多的人能夠通過閱讀古代文獻了解古代歷史文化,繼承我國優秀的文化遺產,增強民族自尊心、自豪感,這是非常必要的。--雖然孩子現在在學校都是接觸白話文,但是將來中學要讀文言文,所以如果可以在14歲以前,孩子背誦能力最強的時候,多背一點文言文,雖然不能完全理解,但可以貯存語料,形成語感,的確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中國人有文言閱讀能力,對全民素養的提高確實大有好處,而這個基本功,在小學時代獲得,比長大了再硬記,真是不知道要方便多少。--雖然孩子在小學階段沒有文言文的課文,但是有很多成語與優美詞句都是來自中華文化的經典,多誦讀經典可以貯存語料,形成語感,對語言程度的提升,的確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在社區兒童讀經班中,所有志工老師均無給職,每位志工夥伴們為了社會風氣的改善以及倫理道德的提昇而思想的貧乏和語言的貧乏往往相伴,沒有一點古代的文化底蘊,很難有準確的判斷力、審美觀和欣賞能力的。如果我們沒有閱讀文言文的能力,一遇見文言文就如同遇見「天書」,對文言比對英語還生疏,怎麼能正確對待自己民族的歷史?怎麼能學到歷史上的民主性精華?在語文教學裡,學習文言作品是很必要的,反對學習文言文是沒有道理的。--正因為如此,現在的國高中學課本里有相當比例的文言文。學生學習這些課文,既能繼承優秀古代文學遺產,又能得到古代語言文字的訓練。
Q7:家人更注重學校課業、才藝該怎麼辦?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孔子在《論語述而篇》第六章提出進德修業的方法,貴在立定志向,衷心嚮往人生的正道,堅定據守本心的德性,始終不違道情懷,心神優游於藝術的領域。我們希望透過兒童讀經班的教材內容引導孩子樹立崇高理想、培養高尚品德、心懷仁慈友愛、陶冶高雅情操,一方面提升孩子的品德,也可以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和記憶力,更能幫助學校課業和才藝的學習。--現在一般人一切都講求快速,希望能很快看到效果,事實上兒童讀經是潛移默化的功夫,需要長時間的醞釀,而且透過兒童讀經慢速的誦讀就是讓我們的心能靜下來。--一個人能定得下來,才有能力思考與學習。訓練的最好方法莫過於讀經。讀經既簡便易行又不用花錢,每一個家長在家里就可以輔導孩子培養這種心定的功夫,也就是現代常說的訓練沈穩、從容的心理素質,更能提升其他學科或才藝的學習效果。
Q8:光讀經不理解,有甚麼用?
依據發展心理學的原理,人的"記憶力"與"理解力",是各有其成熟之時機而且是相輔相成的。幼童時的心智特色,是善於直覺、記憶,而不善於思辨、理解,故此時應讓他多記誦有深度的文化素材,醞釀日久,待其長大,人生經驗逐漸豐富,理解力自然成熟時,即可觸類旁通,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事實上,兒童的記憶力與理解力並不相悖,但發展階段並不一致。記憶力最佳是在三歲到十三歲的階段,而理解力則要遲至十三、四歲才充份發展。於是,讀經就是讓兒童在記憶力最好的時段,將最有用的文化經典寶藏背誦記憶下來,以供未來反芻消化之用。--從出生以後,孩童就一直不斷地吸收各種不同的刺激,不要求兒童讀經,他仍不斷地記憶廣告台詞等對人格心靈發展沒有太大用處的東西。--善用孩子記憶力最強的時候,與其看卡通就背卡通人物,看電視就背廣告台詞,倒不如提供先人知識的菁華讓小朋友吸收古人智慧;與其長大後惡補作文漏洞,倒不如從小習得好文佳句,打穩基礎。這不僅可以增強下一代的涵養亦可傳承中國文化。家長陪同孩子讀經,具有引導孩子學習的作用,且有助於親子互動之效。兒童智力尚未完全開展時,讀經活動並不帶給兒童太多壓力。相反地,正因為現實社會中的諸多差異,造成階級、身份、機會、表現上的不同,讓兒童在學校教育中,從一開始就處於許多不平等的位置。然而,在讀經中,所有兒童都有均等的機會,總都可以背下所要背的經典,以利未來消化反芻之用。理解力的發展,會讓這些熟記的經典有進一步開展運用的可能。有的家長認為經典以「文言文」為主,擔心孩子不理解。其實,在孩子記憶力最好的時候,關鍵是通過多次誦讀後,把經典背誦下來,並不一定讓孩子去理解。以後的學習過程中,再次接觸到這些內容,孩子會自然而然地具有了閱讀文言文的能力。「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
Q9:參加讀經班的小孩,比沒讀經的小孩來得有道德和教養?
古人云:『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在兒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為主,待其長大而不易變,故人之善心、信心和優秀品性須在幼小時培養。凡為人父母者,在子女幼小時,即當教以讀誦經典,以培養其根本智慧和定力,更曉以因果道德,敦倫盡分之理;若幼時不教,待其長大,則習氣已成,難以修正,悔之晚矣。--我們想一想,人從出生到老死,可以說無時無刻不在學習,每一個年齡階段都有每一個年齡層面的思考。隨著人生的發展,對人生的歷練都有更進一步的體會和思考。尤其是步入中年以後再回頭看看過去,由於自己的無知,浪費了許多寶貴的時光。等到我們年齡大了,再來學習,往往感到我們的體力、腦力確實是力不從心,因為我們已經沒有那麼多精力和時間來學習了。等到我們了解、已經看透以後再來學習,為時已晚。古人言:幼無學,老何為?幼兒的學習就是紮根教育。人要有底子,最好的底子無過於聖賢的智能經驗,這是人立身處世的基礎。就像蓋一座大樓,沒有基礎絕對不能蓋起來。以聖賢經典為地基的紮根教育就非常重要。
Q10:讀經真的可以促進語文能力嗎?
經典又是人文理想的薈萃,並且是民族智慧的源頭,因此,"讀經教育"具有增進語文能力、培育人文教養、契接民族智慧約三種功能。語言的學習是愈早愈好,文化的薰陶也愈早愈有其潛移默化之功。所以及早讓兒童接觸涵義豐富的"經典"之作,對其一生的文學素養的醞釀,及人格智能的陶育,是具備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的。大量識字與博覽群書:由於"讀經"時之大量文字接觸,識字量"之增加,是"讀經教育"最淺顯立見的功效(尤以幼稚園及小學低年級效果最好)。由於識字量之增加,即可鼓勵提早閱讀,讓兒童提早養成自學的能力。吾人所強調的閱讀教學,因參用了"讀經"觀念,所以教學簡易而功效良好。亦即“只管鼓勵兒童多閱讀,而不必急著問他懂不懂。
Q11:讀經是不是可以讓未來的功課比較好?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曾針對國小低年級學童進行讀經後的注意力及行為改變做過研究,結果發現,經過三個學期利用早自習時間讀經,全班孩子在選擇性專注力力、分配性專注力及持續性專注力測驗的平均分數都有明顯提升。讀經提升孩子專注力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大量的靜態學習
現在孩子每天充斥在「螢幕環境」,不論是電視、電腦或電玩,從螢幕裡傳遞的是快速變換的資訊,於是孩子習慣於訊息的不斷傳遞,對於沒有變化的課本就提不起興趣,當然專注力就無法集中而讀經時,不論是聽老師說完再覆誦,或是自己看著經文閱讀,這樣的靜態學習方式,幫助孩子大腦重新建立對訊息的處理模式,於是上課、念書時就可以穩定下來,專注力自然提升。
二、固定的專心環境
每次讀經時大多在教室裡進行,孩子將會建立「在教室就要安靜讀書」的習慣,因此面對桌椅時,孩子的大腦立刻跳到「專心讀書」的狀態,專注力當然就能集中。
三、足夠的記憶思考
古文經典的詞句並非孩子馬上就能記憶,於是必須自我要求才能夠記得起來,因此自制能力獲得訓練,同時能夠增進孩子的記憶能力,不僅記得多,還能記得快,平時上課,對於老師所講的就能馬上記憶,甚至能與老師互動。經由老師的讚賞,孩子將會更樂於上課,專注力將更為集中!而孩子熟讀經文後,大腦能對文字中的意境產生想像,甚至激發孩子的創意,這對孩子將來的學習成就有更大的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