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瑪特如何從一家潮流雜貨店,變成「盲盒第一股」?
泡泡瑪特(Pop Mart)是一家中國的潮流玩具公司,成立於2010年。該公司專注於設計和銷售潮玩(潮流玩具),包括盲盒、限定款玩具以及其他收藏品。泡泡瑪特以其創新的設計和獨特的IP(知識產權)形象,如Molly、Dimoo和Pucky等,吸引了大量的年輕消費者和收藏家。
泡泡瑪特的核心產品之一是盲盒,這些盲盒內含隨機的玩具或公仔,消費者在購買時無法確定盒子內的具體內容,這種驚喜和隨機性增強了購買的樂趣和收藏的刺激感。此外,泡泡瑪特還推出了限量版玩具和聯名款產品,進一步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
泡泡瑪特在全球範圍內設有專賣店和自動售貨機,通過線上和線下渠道銷售其產品,成為潮流玩具市場的領軍品牌之一。
每次拆盒都是未知的驚喜,讓人愛不釋手!
隱藏款設定增加收藏樂趣。
與 迪士尼、三麗鷗、漫威 等國際品牌合作,推出聯名系列。
聯名款盲盒常成為收藏家的夢幻逸品。
社群媒體推廣(小紅書、微博、IG等)
舉辦泡泡瑪特展覽,增加品牌影響力 。
從街角小店到潮流文化風向標,
我們靠的是一點點的「不一樣」。
2010年,北京,一家名叫「泡泡瑪特」的小店悄悄誕生。那不是什麼熱門地標,也不是資本加持的品牌創業,而是一場源自熱愛與好奇心的嘗試。
創辦人看到,年輕人正在尋找一種新的表達方式——他們不再只追求功能,而是在尋找一種「有溫度的物件」,可以療癒、可以陪伴、可以投射情緒的載體。那一年,我們開始販售一些海外的設計師玩具——風格獨特、造型怪奇,有點可愛又有點叛逆,像是另類的小宇宙。
一開始,懂的人不多。大家路過時總是好奇地看一眼,又轉頭離開。我們被問過很多次:「這是給小孩的嗎?」「為什麼這麼貴?」「裡面看不到,是不是很不划算?」
但我們知道,這是一場文化的萌芽。
玩具,不該只屬於童年;驚喜,也不該在長大之後消失。
泡泡瑪特開始打造自己的IP角色。我們與設計師合作,誕生了第一個真正打動人心的角色——MOLLY。她有一張冷酷中帶點倔強的小臉,像是無數在城市中努力保持自我的年輕人。MOLLY 一推出便迅速掀起話題,隨之而來的,是更多角色的誕生:夢境般的 DIMOO、叛逆前衛的 SKULLPANDA、以及森林裡的頑皮怪物 LABUBU……
每個角色背後都有故事,而我們賣的不只是「盲盒玩具」,是期待與情感的載體。
你永遠不知道會抽到哪一款,就像人生從不按劇本來。
那幾年,我們遇過風險、也面臨過外界質疑。潮流的風一陣一陣,但我們始終不想做「短暫的熱」,我們想成為「長久的陪伴」。於是我們投資內容研發、開設實體門市、佈點自動販賣機、舉辦IP展覽,不只是賣玩具,而是在打造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情感連結的場域。
今天,泡泡瑪特的身影已遍布全球超過30個國家和地區。
我們從一間小店,變成了一個讓世界認識亞洲潮玩文化的品牌。
但我們永遠記得初心:
每一個角色,都有靈魂;
每一次拆盒,都是一份微小卻閃亮的幸福。
泡泡瑪特——讓你在生活裡,
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一點奇幻與療癒。
1987年,王寧出生於河南新鄉的一個經商家庭。從小在父母的店裡幫忙,耳濡目染下,他對商業充滿好奇,也培養出敏銳的市場直覺。
高中畢業的暑假,他辦起一個足球暑期班,親自發傳單招收學生,第一次感受到創業的成就感。大學時期,他在鄭州大學創辦工作室,拍攝學生紀錄片光碟,首批商品一天賣光,讓他體會到產品、創意與市場之間的連結。
畢業後他曾經經營格仔舖,卻發現商品分散、毛利低、難以管控。這些問題反而激發了他對「品牌化、統一風格的新零售」的思考。
2010年,他在香港旅遊時,被潮流雜貨店的陳列方式啟發,決定創立「泡泡瑪特」。第一間門市落腳北京,早期經營困難,但他堅信年輕人需要一種情感與驚喜結合的購物體驗。
2015年,一款盲盒玩具 Sonny Angel 意外熱賣,讓王寧看見了「收藏型玩具」的潛力,開始轉型打造自有 IP。Molly、Dimoo、Skullpanda 等角色陸續誕生,迅速吸引大批年輕粉絲。
2020年,泡泡瑪特在港交所上市,市值突破千億港元,成為中國潮玩第一股。
王寧用十年時間,把一間小店變成潮流文化的代表,持續將藝術與情感注入每一個盲盒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