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是一條漫長的路,過程當中要時時訓練自己;一個人容易偷懶,一群人則能彼此砥礪,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更久。
2021年底,在「小團要團結,團結真有力」的口號下,我們與中部其他幾個團體合作,一起在每個禮拜二晚上進行各式各樣與表演有關的訓練,並以此為基礎延伸出多元的工作坊。半身偶製偶操偶工作坊、執頭偶製偶操偶工作坊、小丑課程、中性面具、懸絲偶操偶工作坊、梅耶荷德—生物機械論工作坊、Viewpoints表演技巧、直笛藝術家的音樂與空間身體反應分享、說故事劇場、創造性舞蹈、書寫評論分享等等都曾在小聯盟中綻放過。
最新資訊請聯絡拍拍手工作室:papoahstudio@gmail.com,或私訊Facebook或Instagram。
專業講師工作坊
開放團練
以團練小聯盟為基礎,2023年則更近一步推展「開放團練」。每堂課可以獨立參與,主要分成暖身、發想與創作三個部分。過程中會揉合偶戲、物件劇場、肢體劇場等練習,帶大家一起進入創作的世界中。
並且不定期邀請創作者來就各主題分享。
創作有各種可能,想藉由開放團練和大家一起去尋找,希望最後萬事萬物都能成為我們創作的展現。
共學討論
若說開放團練是練身體素質、練外功的話,共學則是一個鍛鍊心智、培養內力的好方法。
每個月兩次的聚會,參與者就不同的主題各自去蒐集資料、統整,然後再到共學上面討論分享。幼兒遊戲、幼兒繪本、幼兒手作、中部劇場工作者如何生存、如何開始創作等等,都是曾進行過的範疇。試圖拓展更多想像,將表演藝術運用在更多的領域,並且透過經驗的分享與資訊的交流,讓參與者們不再單打獨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