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有一尊想要做的戲偶;
一尊半身偶,一半是妳,一半是我。
故事從一間製偶工作室開始。
阿牛,一位製偶師,製偶師如同造物者般的存在,將不同材質的素材捏塑架構,賦予全 新的生命,然而,製偶是一個既漫長又枯燥的過程,製偶師經常會跟自己對話、跟偶對 話。在妻子離世後,阿牛為了揮別喪妻之痛,埋頭鑽進了工作,寄身於各種大大小小的 專案中,卻因內心深處的遺憾在創作路上頻頻遭遇挫敗。
在阿牛半夢半醒的那天,過世許久的妻子形影轉附投射在工作室內的各種物件上,出現 在阿牛的面前,叮囑著阿牛生活上的點點滴滴,並和阿牛一起回憶起過往,阿牛就此決 定要打造一尊妻子偶,將妻子的樣貌重製,而被困在回憶中的阿牛是否可以順利重製出 妻子?或是揮別遺憾,好好與妻子告別?
拍拍手工作室以「告別」與「思念」為題,藉由《一半,一伴》重現製偶師的工作現 場,原為平凡無奇的生活物件、透過製偶師的巧手賦予其生命,作品期待透過光影與戲 偶的結合,魔幻又溫柔的呈現你我心中那些難以告別的過往。
製作團隊
編劇暨導演/陳敬皓
戲劇顧問/薛美華
劇本顧問/林孟寰(大資)
共同創作暨演員/陳敬皓、張庭溦、魏伶娟
創作協力/林曉函
戲偶設計暨妝髮設計/孫立之
美術協力/吳卿藩
舞台設計/黃湘淳
音樂設計/林謙信
服裝設計/黃致凡
服裝助理/鍾思婕
燈光設計/王庭悅
導演助理/彭揚閔
舞台監督/馬翊淳
舞台技術指導/許瓊芳
舞台技術執行/陳泰豪、陳曼芙
舞台佈景製作/李維造物
燈光技術執行/吳子嫻、余祖瑩、朱薇婷
音響技術指導/黑米創意工作室
製作統籌/陳湘綺
執行製作/陳雨澤
文案企劃/梁雅婷
主視覺設計/鄭婷之
製作協力/唯,劇場、黃秀梅
行銷協力/陸庭緯
劇照攝影/林筱倩
宣傳片製作/廖煒
演出影像紀錄/趙清揚
特別感謝/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偶戲工作者余孟儒、陳佳豪、 梁夢涵、葉曼玲、邱米溱;立之丹丹實體特效工作室;張宇昕、吳奕蓉、冠鈞文教機構、回甘書店、淺山綠、古禾拾茶、森一空間等宣傳協助;親友許雅婷、IMMA;以及陪伴著我們,一路上給予溫暖協助的所有天使。
導演談談《一半,一伴》
創作是一條漫長的路,過程中總是起伏;時而天馬行空,時而腦袋空空。因而,總得不 斷回頭望,望向最單純的初衷-「伴」。 工具材料陪著製偶師,製偶師得以與戲偶相伴。這些物件有著象徵、有著隱喻,偶戲的 表現亦有擬人、擬物。製偶雖孤獨,但在內心當中的想像世界,卻是異常的熱鬧。 告別是一條漫長的路,有時以為將迎來終點、海闊天空,卻發現這條路更加曲折蜿蜒。 但,仍舊得走,不管是向麻姑渴求時間的加速往前,抑或是如蝸牛般緩緩而行,總得想 辦法前進。或許,就是因為這樣反覆的過程,才能更真切地感受到對方的存在吧! 工作中,能與戲偶一起、製作裡有團隊的能人異士們相陪、舞台上有大家在觀眾席上相 伴。或許,夜深人靜望向月亮時,我又能輕輕說句「今晚的月色真美」。
編劇暨導演/陳敬皓
共同創作者談談《一半,一伴》
只要活著,告別是必然,但那卻從不是件簡單的事。 每當告別突然來臨,惶惶然的我們總是想留住些什麼,試著去證明一切真的存在過,或 是費勁洪荒之力,只為一瞬重現。
失去兒子的老木匠,做出了皮諾丘。
失去愛人的製偶師,想做出一尊愛人的戲偶。 《一半,一伴》,我們搜索枯腸。自己與自己打架、自己質疑自己、自己振奮自己、自 己引導自己,自己陪伴自己,如同告別。
這是屬於你們與我們的,告別練習曲。
共同創作暨演員/魏伶娟
創作過程中,第一個難題是思考文字與畫面的配比,以及觀眾的想像力應該從更多的畫 面還是文字當中被誘發。是如「雞生蛋」還是「蛋生雞」般難解的一題。 另外,從一位演員進而挑戰成為操偶者,也是一個難題。 偶戲的世界對於演員出身的我來說,更像是從人的視角轉換到物件、偶的視角。沒有誰 高誰低,誰操作誰,而是更多是物件、偶想說的話,對生活微小細節的關注和愛! 期待《一半,一伴》讓觀眾回到孩子般的眼睛,一起想像身邊的物件都活起來,一同走 過離別的悲傷
共同創作暨演員/張庭溦
演出長度|約60分鐘
首演|2023/08/05 SAT. 臺中國家歌劇院小劇場
建議7歲以上觀眾觀賞
封面劇照|攝影 林筱倩
*《一半,一伴》創作計畫入選臺中國家歌劇院「新藝計畫2022|偶戲與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