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演進,壓差的規範也越來越完善,特別是與GMP規範相關的生技產業(科技廠對壓差要求相對沒那麼嚴謹)。從早期沒有強勢規範的百家爭鳴時代,直到2004年美國cGMP建立了權威,規定潔淨區內要有10-15 Pa的正壓基礎,這確保了產品的品質,使其在生產過程中,不容易受汙染。

2008年歐盟GMP(EU GMP, PIC/S GMP)站在cGMP的正壓基礎上,引進了「負壓」的概念,針對無菌製劑,如青黴素、激素...等,會造成生物性危害的產品,予以負壓圍堵。

2018年WHO擴大應用負壓觀念至非無菌製劑(一般製劑)產品(參WHO Technical Report Series, No. 1010, 2018. Annex 8 Guidelines on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for non sterile pharmaceutical products)。文中針對非無菌製劑產生過程可能造成汙染的來源,如,粉塵、蒸氣及煙霧,建議以負壓的方式加以圍堵。雖然目前還在過渡期中,但相信當新版GMP發佈時,極有可能將此概念納入規範內。

簡單說,就是將有抽氣設備(BSC、抽氣罩、排煙櫃...等)的房間設計成負壓將是未來的趨勢。

正壓與負壓並存的壓差設計

因應壓差的多變化要求,今天GMP廠房空調的設計者就需充分了解各房間的功能,才能針對管制區各房間不同的功能性設計成正壓或負壓。

但由於兩類(正壓與負壓)房間的特性相反,無法直接設置在一起。要克服這一點,我們可以考慮採用「主要(Main)共用走道」與「分支(Branch)共用走道」的設計:

「將Branch走道的壓力設計大於Main走道。要進入負壓區時,必須先進入Branch後才能進入。而正壓的房間則可以直接或是經氣閘室與Main走道相連。」

YANG writes in 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