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简单介绍了 ChatGPT 系列文章的引子。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产品本身,从设计、定位、使用到技术等方面进行全面解析。
同时,上个月底,国内多家企业的大模型已获得许可,正式全面向公众开放使用。大模型的时代,正逐渐向我们走来。
👉 WildCard 野卡 | 一分钟注册,轻松订阅海外线上服务
不少不太关注科技的朋友常将「ChatGPT」误称为「ChatGTP」或「Chatgpt」。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写法。要正确理解「ChatGPT」,首先需要了解其名称的含义。
GPT 是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生成式预训练 Transformer 模型)」 的缩写。以下是对这些关键词的逐一解释:
Generative:生成式,意味着模型能够生成内容。例如,当你向 ChatGPT 提问时,它会生成一个连贯的文本作为回应。
Pre-trained:预训练,表示模型在特定任务之前已在大量文本上进行训练。ChatGPT 基于 GPT-3.5,使用了包含 1750 亿个参数、8000 亿个单词、原始数据规模达 45TB 的语料库进行训练。
Transformer:一种深度学习模型结构,广泛用于自然语言处理任务。其核心是「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能有效捕捉输入数据中的模式。
ChatGPT 是基于 GPT 结构的具体应用,专为与用户进行聊天或对话而优化和训练。
OpenAI 最初将 ChatGPT 作为公开测试产品推出。实际上,当前我们能接触到的「ChatGPT」由 ChatGPT 和 OpenAI API 两种产品构成。
作为 OpenAI 提供的产品之一,用户只能通过官方网址 https://chat.openai.com/ 使用它。ChatGPT 提供免费版本和 20USD/月的 ChatGPT Plus 会员服务。
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是一套定义应用程序间交互的方法和工具。OpenAI API 允许开发者调用 OpenAI 训练过的模型(如 GPT-3.5)完成各种任务。它是除官网外,唯一正规使用 ChatGPT 服务的方式。OpenAI API 为按量计费,通过请求的输入和输出总 Token 数计费。
OpenAI 免费提供无限的 GPT-3.5 模型使用。订阅 ChatGPT Plus 后,用户还可使用 GPT-4 模型(有 3 小时 50 条的使用频率限制)和插件、高级数据分析等独占功能。
官方按照 tokens 对请求进行计费,包括输入和输出两部分。中文内容中,一个汉字可能占用多个 token。OpenAI 提供了 Token 计算工具 来计算文字使用的 tokens 数。
由于 OpenAI 的严格风控政策,国内用户申请 OpenAI API 并不轻松。但微软投资 OpenAI 后,将 OpenAI 服务整合到了 Azure 云服务平台上,用户可通过 Azure 控制台部署 ChatGPT API。
对于任何用户,在合适的网络环境下,注册 OpenAI 账号即可在官网直接免费使用 GPT-3.5 模型。但由于 OpenAI 禁止了中国地区的手机号、支付方式和 IP 使用其服务,国内用户无法通过真实信息注册 OpenAI 账户。
本站通过 WildCard 野卡 + Azure 的方式使用 ChatGPT 服务,包括官网服务和 API。WildCard 野卡 是一个提供美国家庭网络环境、邮箱、手机号、地址的虚拟银行卡服务。
👉 WildCard 野卡 | 一分钟注册,轻松订阅海外线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