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科系比一比(近三年學生科系來源比例)
考驗論述批判能力,以及對臺灣與國際社會時事與新聞的關懷
會改變考科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方面是降低同學準備的時間,大眾傳播等理論或傳播現象觀察等到研究所仍然會繼續深入探討;另一方面是希望錄取的學生是真的關心新聞,對於臺灣、國際、社會時事十分關心的人。
是否具有基礎英文應用與寫作能力
在學期間,你會有不少時間與英文母語人士合作與交流。所上Adrian老師的課程均以全英文方式授課。是閱讀論文、出國交換所需必備的基礎能力,也是未來職場不可或缺的能力。
臺大新聞所的學生擁有相近的理想、價值觀與目標,因此能夠凝聚多方資源,加速彼此在新聞實務上的成長。學生間可以互相激勵,分享實習、出國、打工與求職的經驗,而畢業的所友也有可能成為未來職涯上的助力。
每年聘請14位頂尖業界實務教師,並且有超過50%的課程由這群來自媒體、雜誌等單位的編輯或資深記者授課。超過一半的學生以報導作為畢業成果。這種密集且高強度的培育方式,為新聞專業人才的養成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多達九門強調數位技能、涉及程式編寫與AI應用的課程,是學生面向未來、保持競爭力的重要基石。多門聚焦於新聞傳播核心理論與現象觀察的課程,是學生深耕這個行業、支撐其理念與價值觀、在職場上脫穎而出的基礎。
臺大擁有豐富資源與無限機會。臺大提供多元的國際交流與出國機會,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跨學科資源豐富,學生可以選修經濟、法律、社會學等課程,培養跨領域知識。此外,臺大聚集了全國頂尖大學生,就讀過程常有機會需要與臺大大學生彼此合作、激勵、共同成長。
這個社會對優質新聞的需求永遠不會減少,因為新聞不僅能維護公共利益,也能促進健康的社會對話。事實上,這樣的社會關懷目標,也存在於其他學科領域,如政治、社會、經濟和法律等學系中,皆著重於促進社會的公平與正義。然而,新聞擁有一個獨特的角色,它是傳遞這些學科成果與價值的最佳場域。新聞的報導能夠將政治的理念、社會的變遷、經濟的動向以及法律的意涵,轉化為大眾易於理解的訊息,讓社會關懷落實於日常生活之中,影響廣泛。
如果碩士班是進入職場前的培育基地,那麼選擇專注於新聞職涯訓練,並在這個過程中與志同道合的同儕一同成長,是一個極具價值的選擇。新聞所從教師聘任、課程開設、學習環境到學生的目標設定,皆秉持一致的理念,投注最大的資源於此,使學生能夠深入了解新聞媒體產業需求,掌握未來的工作脈絡。隨著近年來看似選擇投入新聞領域的學生人數逐漸減少,優秀的新聞人才成為業界渴求的對象。本所精心培育的畢業生便更容易脫穎而出,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獲得高度的認可與重視,成為業界注目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