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們

History

昆蟲系的前身為日據時期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農學科的昆蟲及養蠶講座。

灣光復後,本系於1947年設立,初名為國立灣大學農業生物學系(分設昆蟲學組及植物病理學組),並於1949年更名為植物病蟲害學系(所)。

本系所在本校農學院中為成立最早者,更是全國成立最早之相關科系及研究所。於1998年8月1日獲准兩組分系為昆蟲學系及植物病理學系。

 


大昆蟲系所的教學內容將課程必選修分為三大群組,系所課程的三大群組分別為:

蟲害管理群組

一些植食性的昆蟲會取食作物,或是傳播作物病害造成農損;有些昆蟲則會叮咬人類和家畜,傳播各式疾病;有些則會侵入人類的居所,騷擾我們的生活。害蟲防治不是一味的噴灑藥劑,而是需要經過審慎的評估,考量經濟成本、對環境危害、是否波及無辜生物等諸多因素的嚴謹學科。本群組將會教授蟲害管理防治相關的知識,以應用在農業、衛生等相關領域。

生物多樣性群組

昆蟲是地球上種類最多的生物,目前已被描述的物種數超過100萬種,占了地球上所有已被描述生物的1/2以上。描述並分類昆蟲看似不怎麼重要,但這其實是所有生物學研究的基礎,如果連生物的學名、是哪一種都不清楚,在後續的研究或應用會有很大的問題。舉例而言,我們必須釐清農業害蟲的分布並知道如何鑑定牠們,才能對症下藥防治之。除此之外,昆蟲在自然界佔有很重要的地位,科學家也對牠們的起源十分好奇,故除了分類,昆蟲的生態、演化與保育也是我們專注的領域。

細胞與分子生物群組

昆蟲體積小、易飼養、繁殖速度快的特性使其成為生命科學研究重要的模式生物,能以昆蟲為材料做出許多有趣的研究與應用,探索生物在微觀下的奧秘。舉例來說:家蠶大量的取食桑葉並吐絲結繭,這代表其細胞合成蛋白質的效率很高,科學家便利用基因轉殖的技術,讓家蠶能生產人類需要的蛋白質,甚至能用來生產疫苗。或科學家們利用生物技術,使雌蚊不孕並野放,進而控制蚊子族群數量,防治蚊媒疾病等…… 有許多有趣的研究與應用,皆能透過昆蟲達成。


蟲害管理

作物學甲

園藝學原理

植物病害與診斷

農業藥劑學

醫用昆蟲學

植物病理學

生物多樣性

昆蟲分類學特論

幼期昆蟲分類學與實習

生態研究法

生物多樣性概論

演化生物學

保育生物學

File:Drosophila gap gene in situ brakeless mutant.png - Wikimedia ...

細胞與分子生物

發育生物學

DNA與胚胎發育多樣性

細胞生物學

微生物學

神經生物學

生物技術核心實驗

傳染病學程—蟲媒防治組

由於系上蟲害管理主要的研究方向大多偏向農業應用,因此昆蟲系與公共衛生學院合開了此學分學程,結合昆蟲學、醫學、流行病學等知識,以研究具醫學與衛生重要害蟲。

https://webpageprodvm.ntu.edu.tw/ntuidrec/Default.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