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社會的服務設計
(THC 103000)
※ 每學年下學期開課 ※
(THC 103000)
※ 每學年下學期開課 ※
厚德書院以培養學生具「社會關懷」與「社會創新」的學習活動胸懷為目標,開發系列「社會創新與永續社會服務」課程──
課程核心:
1. 大學社會責任
2. 城鄉創生
3. 產業創新
4. 社會創新
開發與連結在地場域,媒合場域與學生的雙向需求以創造共贏;
目前已有7個主要校外場域/單位:
關西鎮錦山國小、關西鎮玉錦古道、新竹縣關西鎮、新竹縣湖口鄉、新竹市香山區、新竹市舊城中央市場。
本課程有四個目的:
瞭解永續社會的核心理念與價值
認識服務設計的核心關切與方法
透過案例分享與分析,讓同學場握如何運用服務設計探索需求與解決問題的方案
透過服務設計思維與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日後不僅能應用於未來創業或就業的職業生涯,也能夠為社會貢獻一己之力
本小組致力解決偏鄉學童缺乏閱讀創作習慣、視野受限及自學力不足,並期望建立一套永續的文學藝術療育課程。他們以「吳濁流文學與藝術療育共創」為切入點,透過繪本創作、認識校園樹木、吳濁流歷史故事啟發及AI輔助創作等多元活動,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探索與表達。參與學生不僅對繪本創作和樹木知識產生興趣,更展現了豐富的創意與協作精神。透過樹卡比喻自我、AI協作及藝術媒材運用,學生們能深入認識自我,並共同創造出更生動的故事,有效提升了認知與自我覺察能力。
森療小組致力於引導參與者透過五感回到自然,重新連結內在與外界。我們從感官出發,設計如「在地人導覽」、「森林拾自然物」等活動,讓大家在觸摸、觀察與聆聽中感知平時忽略的自然細節。透過沈浸式體驗與自我探索,期許參與者能在森林中感受到久違的放鬆與自我覺察。
我們希望解決「地方文化被忽視」的問題,從大學生的觀察視角切入,透過攝影、短影片與吉祥物設計,重新詮釋關西之美。我們製作了在地風景照片、短影片、明信片與介紹海報,讓更多人認識關西。展覽當日,居民主動前來觀賞,細細欣賞影片與照片,不僅詢問攝影技巧,也表示感受到熟悉又嶄新的家鄉樣貌。
湖口小組致力解決湖口地區移工與在地居民間的隔閡,以及移工常被簡化為問題製造者的情況。他們後來聚焦於移工在台生育後,所面臨的雙重剝離與遠距育兒議題,希望能探討跨國家庭如何維繫文化與認同。他們從「陪伴與蹲點」的人類學田野視角切入,強調深入日常互動而非預設問題。
然而,小組在實際接觸受益者時,回饋多為挑戰。例如,移工可能對直接的訪談邀約表現出迴避或尷尬,僅對特定活動如籃球賽表示興趣。這顯示小組仍處於摸索階段,並意識到自身對移工處境的理解仍不夠深入。更多資訊
台美小組致力解決的問題是加速台美生態學校的認證進程,同時改善國小學童對環境議題及採訪編輯的認知不足,因為時間有限,挑戰很大。他們以海洋文化為切入點,並用採訪與編輯當作主要方式,引導大庄國小四、五年級的學生認識香山地區的海洋文化,並進行實地調查。過程中特別強調學生要主動參與、思考與表達,並鼓勵跨齡合作。計畫成效良好,不僅成功整合了各方資源,也為台美生態學校的推動打下基礎。學生們對香山海洋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積極投入實際操作學習,累積了寶貴的學習材料。
小組希望可以將「舊城中央市場」轉型和活化帶來更多觀光客群,以及更加完善同知宴。
透過田野調查、無數次的討論、到最終的活動當天,以實境解謎,結合歷史、推理與感官活動提高沉浸感,帶著參與者走進中央市場。同時也舉辦同知宴,以「菜色即敘事」的方式透過味覺傳遞新竹的歷史與信仰記憶。
未來小組也希望能利用這樣的活動形式永續地推廣中央市場。
關西藝術節小組以一座竹構藝術品《再見南片亭》為展覽發想,重新思考地方創生的意義。
被日常遺忘的藝術品,在小組成員不斷的思考與討論中,回到社區的需求、符號的意義、日常的紋理,與藝術家重新打造了這座涼亭,讓藝術再次與生活交織。當椅子與田埂被重新凝視,便多了一層被珍視的意義。
而當居民充滿著熱忱談論起透過藝術串聯社區未來發展時,藝術更是編織著人與地方之間的地方創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