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O協作服務平台

     非營利組織(Non-Profit Organization,NPO)是建構公民社會重要且必要的力量,非營利組織能否健全發展,也是形塑公民社會成敗的關鍵。長久以來,非營利組織不僅是公部門協力的重要力量與夥伴,也是推動社會福利政策中不可缺少的助力。宜蘭縣的非營利組織總計約有1400多家,雖看似蓬勃發展,但實際運作上卻遇到不少的阻礙,其中不外兩個問題:「經費」及「人力」。長久以來,地方建議案雖協助了不少的非營利組織運作,單位卻也因長久依賴此補助造成本身能力的低落,沒有能力申請其他競爭型的計畫案。長久下去可預見的結果,縣內非營利組織的經費取得將會越來越困難。 

     除了經費的問題外,人力取得也是另一大難題,非營利組織是一個自主性的單位,雖因經費缺乏造成人員聘僱問題,但不論如何,單位都必須找到人員協助運作。人力缺乏是非營利組織普遍的難題,雖然多數單位均有招募志工協助單位運作,但由於城市型態及人口老化的問題,宜蘭縣非營利組織的志工多由長者擔任,長者志工雖能協助單位的日常運作,但其中一個關鍵的工作,卻無法有人能協助此問題的解決,那就是複雜的電腦文書處理。舉凡計劃書申請、文書資料彙整歸檔,到最後的經費核銷,再再困擾著單位運作。

     在多年的輔導過程中,看著多數單位陷在困境之中,心中有無限的感慨。為何絕大多數的非營利組織都無法順利運作呢?我覺得舊有沿襲下來的認知以及單位心態的無法轉變是主要關鍵。以往單位經費的取得太過容易,即使不用花多大心力就能取得資源,造成單位自身能力的低落及人才的不足。即使時代已悄悄在變,政府對於財源的控管也已更加嚴格,但舊有思維還一直停留在大多數的單位主事者身上,總覺得政府有義務免費提供所有經費及資源,協助單位組織正常運作。其次,單位的主事者多是無給職,因此多數較無企圖心,只要單位穩穩的度過即可,在事務的推動上多數單位也就僅依賴著舊有資源的重複利用,只挑容易完成的工作,較不願嘗試做進一步的改變,自然也比較少花心力去尋找有利單位運作的可用資源。

     對於縣內大多數的非營利組織而言,單位目前所使用的費用及資源幾乎100%來自政府單位,單位本身看似全然不必支付任何費用,但其實這僅是表面看到的假象,若仔細深究的話,單位並非全無費用,只是把原本自己運作過程中的成本全部轉嫁到政府身上。但隨著政府經費的逐漸枯竭,此種政府對所有單位買單的模式不知還能維持多久,單位若想永續的經營下去,如何加強單位本身的基礎能力及取得更多公私部門的資源是未來必須思考的方向。看著縣內非營利組織運作的窘境,一直希望能夠協助單位解決部份難題,讓組織運作漸上軌道。但礙於本身時間及工作上的限制,因此也只能在工作的範圍內協助少許單位,但在過程中此構想卻逐漸成型。當初出現「非營利組織協作服務」此構想只是與同事及社區夥伴間的閒聊,看著以往協助過的單位一直無法能夠獨自順利的運作而感慨,但仔細一想,此種方式或許真的有可能解決單位長久以來面對的窘境。

     「非營利組織協作服務平台」的構想是希望建立一個完整的生態圈,一個對「非營利組織」「有意從事非營利組織工作的個人(或中介協助單位)」「政府機關」都有利的三方環境。在此生態圈中,單位只要付出相較於以往少許的費用,就可找到合適的人才協助處理相關事務。若此構想真的能夠成型的話,是有機會解決縣內非營利組織長久以來遇到的難題,進而創造出三贏的局面。但...此工作最重要的核心是「人」,若其中運作的人私心太重的話,是會導致整個生態圈的質疑及崩解。但與其讓縣內的非營利組織長久面對困境而無法解決,不如嘗試此方式的可行性,在執行的過程中試著不斷的磨合及修正,為未來縣內的非營利組織運作逐漸找出可行的管道。

于 2017年 3月 13日 , Maple  

「非營利組織協作服務平台」網站導覽:

緣起║構想服務課程智庫學習經驗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