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opical Weather Group (NIE)
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
热带气象组
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
热带气象组
SEPTEMBER 05, 2025
A research project aims to develop a next-generation four-dimensional model to enhance weather forecasting for phenomena such as thunderstorms and heatwaves. The improved prediction capabilities could help to mitigate risks to urban safety and infrastructure resilience. It is among 10 that are funded under a previously announced S$25 million weather science programme. CNA speaks to Professor Dale Barker, Director of the Centre for Climate Research Singapore.
SEPTEMBER 05, 2025
JULY 24, 2025
青藏高原在亚洲及全球气候系统中具有关键作用,其复杂地形和对流特征导致数值模式中降水模拟误差显著。本文利用WRF模式对2019年夏季高原地区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数值模拟,评估优化的对流方案和地形湍流拖曳(TOFD)方案对降水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对流方案能整体减小湿偏差,TOFD方案改善了降水空间分布,尤其在高原南坡效果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对流方案通过增强卷入率、削弱对流云发展来减少降水;TOFD方案则通过抑制水汽输送与垂直运动减少降水。两方案联合使用可显著提升模式对高原降水的模拟精度,为区域天气气候研究和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JULY 18, 2025
JUNE 05, 2025
MAY 30, 2025
MARCH 22, 2025
JANUARY 09, 2025
当前的东北季候风将持续到明年3月,在这期间,我国预料将出现大风大浪、以及中到大雨,闪电的几率也会增加,海事及港务管理局因此劝请公众出海时要小心并保持警惕。
我国的东北季候风一般每年在11月到隔年3月期间吹起。
南大国立教育学院人文与社会学科气候变化研究学者,王靖宇博士说:“新加坡,包括整个东南亚,它的北面是高密度和高气压的冷空气,它的南面是低密度和低气压的暖空气,所以说这个空气,就是由高密度向低密度,从高压向低压流动。”
专家也说由于海面空气湿度较大,冷空气和暖空气相遇时就会导致局部地区的降水和洪涝现象,气温也会明显下降。
“如果能进船舱就进到船舱里面,不要在甲板上逗留。同时尽量避免接触任何金属物体,然后另外就是关闭不必要的电子设备,因为我们普通的手机并没有做防雷的处理,它是一个良性的导体,会有引流的效果。”
DECEMBER 02, 2024
OCTOBER 18, 2024
全球多处近期频频出现极端天气,造成许多生命财产损失。欧洲中部和东部刚遭风暴鲍里斯袭击,并引发了特大洪灾。在亚洲方面,日本九州8月底遭台风姗姗重创、9月间超强台风摩羯肆虐中国、越南、老挝、泰国和缅甸多地,除了摧毁房屋农田,也导致无数人命伤亡。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天灾越来越频繁?
新加坡在9月17日中秋节晚间,则经历一场狂风暴雨。时速最高达83公里的强风,导致许多树木树枝折断或倒下,影响多处的交通。受访学者表示这场疾风骤雨,是由苏门答腊风飑(Sumatra squall) 所引起。
国立教育学院人文与社会学科教育学部王靖宇博士说:“苏门答腊风飑系统并不罕见,每年9月和10月份每月会出现5至10次。这次情况比较严重,非常有可能是由于南中国海的热带风暴(贝碧嘉)的增强作用,它把西南季风的风速提高得非常快,造成这股风过境的速度特别快,也因此强降水和强风天气的持续时间比较短,但是强度特别强。”
SEPTEMBER 27, 2024
国立教育学院人文与社会学科教育学部助理教授王靖宇指出,这个现象同西南风密切相关。
“西南风被迫在武吉巴里山山脉上空上升,产生线形对流系统,穿过马六甲海峡向马来西亚半岛传播。”
根据我国气象局2020年的一份报告,我国平均每年会出现45次的风飑,这个现象通常发生在黎明前或清晨时分。
受访专家指出,我国昨天出现的狂风暴雨现象具备了苏门答腊风飑的特性。
王靖宇说,昨晚的风飑情况可能因为台风贝碧嘉而加剧,扩大了西南风的影响。
SEPTEMBER 18, 2024
A Sumatra squall typically occurs during the southwest monsoon and inter-monsoon periods - between April and November - when winds are normally from the southwest.
"It’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southwest wind," said Dr Wang Jingyu, an assistant professor of physical geography at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NIE).
"The southwesterly winds are forced to ascend over the Bukit Barisan mountain range, generating linear-shaped convection systems that propagate across the Malacca Strait toward the Malaysian Peninsula."
SEPTEMBER 18, 2024
MAY 22, 2024
研究气候变化的学者指出,这是由于“日积温”的现象所造成。换言之,与全球气候暖化有关。就连人类的粮食供应也岌岌可危。
樱花对气温敏感,温度的变化更影响着每一年的花期。国立教育学院人文与社会学科教育学部助理教授王靖宇博士在接受《焦点》采访时说,在植物生长期间,一旦温度超过某个基准温度的积累值,植物就会做出相应的反应。
王靖宇也说:“如果说过去一段时间日积温过高,就证明平均气温过高,那会导致提早开花。”
东南亚是全球的主要农产品出口地区之一。大部分的棕榈油、稻米和玉米都来自印尼、马来西亚和越南等国家。但随着气候变暖,学者认为这势必对农作物带来打击,未来可能出现粮食短缺的问题。
王靖宇举例时说:“湄公三角洲是整个东南亚最重要的粮食产区,如果这个全球变暖导致了这个海平面持续上升,在未来几十年整个湄公三角洲就要在海平面以下了,所以说就会为我们带来粮食危机。”
APRIL 05, 2024
专家说我国在3月底到6月初进入季候风交替期,天气会酷热多变,下雨较难预测,近期约35摄氏度的气温相信还不是最高峰,因为4月和5月才是最炎热的月份,去年5月的最高温度达到37摄氏度。
南大国立教育学院助理教授王靖宇博士说:“这些极端温度发生的期间,全部是集中在4月到5月期间,这就是为什么在4月到5月,我们很难精确地预报天气,因为它是有一个非常频繁的强降水和高温的一个转换。”
MARCH 22, 2024
DECEMBER 25, 2023
DECEMBER 13, 2023
DECEMBER 12, 2023
NOVEMBER 22, 2023
SEPTEMBER 20, 2023
SEPTEMBER 05, 2023
SEPTEMBER 05, 2023
环球时报 第6013期 2023年8月10日
环球时报 第6013期 2023年8月10日
JULY 21, 2023
JULY 20, 2023
过去这周,或许是全球有记录以来的最热一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数据显示,自1979年开始相关统计以来,7月3日和4日地球表面平均气温接连刷新最高纪录,5日则与4日持平,继续维持在高点。世界气象组织7月4日宣布,热带太平洋地区7年来首次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有专家警告称,今后6周将可能多次刷新“全球最热一天”纪录。这引发了人们对未来异常天气与厄尔尼诺事件之间关联性的担忧。
在面对厄尔尼诺事件的挑战时,各国和地区应加强基础科学研究与合作,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这包括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提高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的能力,制定灵活的应急响应计划,以及加强公众教育和意识提高。只有通过国际合作和共同努力,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厄尔尼诺事件带来的挑战,保护环境和社会稳定。(作者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助理教授)
JULY 10, 2023
让多方预警的厄尔尼诺究竟是什么?
简言之,厄尔尼诺现象(El Niño) 是东太平洋海水每隔数年就会异常升温的自然现象,与之相对的东太平洋海水异常降温现象则被称为拉尼娜现象(La Niña) 。它们的周期可持续二到七年。包括这两者在内的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会造成全球气温与降水的变化。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助理教授王靖宇认为,对中国而言,此次厄尔尼诺事件主要的担忧是大范围的高温。“较高的气温还促进了空气中的持湿能力,加剧了大气的不稳定性,因此,中国沿海地区有可能发生强烈的台风,带来持久的暴雨,造成洪水和山洪暴发的危险,特别是对于一些人口密集的沿海城市地区,后果可能更严重。我们更需要为这些可能发生的灾害做好应对措施。”
JUNE 27, 2023
《今日印度》报道,从6月15日至17日,北方邦巴利亚一家地区医院收治的患者中,有至少54人因酷暑死亡,还有至少400人因发烧、呼吸困难和其他健康并发症住院。在比哈尔邦,也有44人因炎热天气死亡。
王靖宇助理教授接受《世界大解说》采访时说,进展中国家和弱势人口往往因为热浪的灾害而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进展中国家面对减少炭排放量压力,被迫放缓经济增长,基础设施的强化受限,面对气候变化和热浪显得更脆弱,负面影响也会被进一步放大。”
JUNE 25, 2023
0:43 破纪录热浪席卷全球
1:18 到底多热才算热浪?
1:49 为什么会出现热浪?
2:42 热浪给谁造成高昂代价?
6:05 未来是不是只会更热?
国立教育学院人文与社会学科教育学部王靖宇助理教授接受《世界大解说》采访时说,发展中国家和弱势人口往往因为热浪的灾害而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发展中国家面对减少炭排放量压力,被迫放缓经济增长,基础设施的强化受限,面对气候变化和热浪显得更脆弱,负面影响也会被进一步放大。”
全球经济在极端高温的影响下已经损失至少5万亿美元,而低收入国家的损失比高收入国家严重。
作为东南亚第三大大米出产国,越南每年因为极端气候损失约24亿美元。据世界银行估计,到了2050年,越南的损失可能超过400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5月发布的最新消息,全球气温在未来五年内可能会创新高。随着全球暖化和气候变化持续加剧,热浪只会更频繁,也更极端。
要弥合“热”所造成的不平等并非易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需要同舟共济,共享资源,以找到符合全人类利益的解决方案。
JUNE 22, 2023
JUNE, 2023
根据新加坡气象署最新预测,5月下半个月将会有更多降雨,稍微缓解之前的炎热天气。不过预料单日最高气温还是会介于33到34摄氏度。炎热天气容易引发哪些健康问题?之前的高温天气,在接下来几个月是否还会持续?
MAY 16, 2023
MAY 07, 2023
《联合早报》早前报道,星期天(4月30日)早上时分,正在建筑中樟宜机场T5的樟宜东工地内,出现强力旋风,好似“龙卷风”般把物品吹上天。
国立教育学院人文与社会学科教育学部助理教授王靖宇受询时说,根据视频所示,这个现象应该是“强阵风”(wind gust),主要是由空气摩擦所导致的湍流、风切变(wind shear),或地面受到太阳加热而引起的。“这三种情况都会导致风速和风向迅速变化,强阵风在任何地方都有可能发生。”
王靖宇指出,强阵风和龙卷风在持续时间、风速、旋转方向、破坏程度方面都有所不同。龙卷风逆时针旋转,持续时间短则五分钟,也可能长达数小时,风速超过每小时64公里;强阵风的旋转方向不定,持续时间约20秒,风速约每小时30公里,破坏程度小得多。
他说,相对于一般的公众,强阵风给对航空业带来更大的危害。“风向和风速剧烈变化可能导致升力突然下降,使飞机无法保持高度或爬升,尤其是在起飞或降落时。飞机可能无预警地向上或向下倾斜,滚动或偏航,导致飞机变得难以控制。”
MAY 03, 2023
APRIL 09, 2023
NOVEMBER 27, 2022
JULY 22,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