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介紹

台灣藜選育與自動化管理

   台灣藜(Chenopodium formosana Koidz)為台灣特有種,與藜麥是近親,屬莧科雙子葉植物,分布於屏東與台東原住民部落,其株高可達三公尺,根系屬淺根系,花序成穗狀,主梢和側梢都可結穀粒。台灣藜的穀粒類似禾本科之穀物,又被稱偽穀類作物。台灣藜不僅對環境耐受力佳,且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因此已被評選做為未來替代糧食作物之一。

     台灣藜多以食用葉片和種子為主,特別是種子,無麩質且已證實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人體必要胺基酸、有益的不飽和脂肪酸(如亞麻酸) 、多種礦物質(如鈣、磷、鐵、銅、鋅)以及維生素(A、B2、C、E)等,另外還含有增強免疫力的稀有元素硒(Se)或鍺(Ge) ,故食用台灣藜對於人體益處非常多。除了豐富的營養成份外,台灣藜也含有許多機能性的成分,如甜菜色素,其具非常高的抗氧化力,可抗癌消炎等。因此台灣藜的營養價值逐漸受到重視,目前許多國家針對台灣藜機能性功能進行研究,希望能開發為食用性的保健產品。

    為瞭解台灣藜穀粒高產之可能性狀,因此需要收集更多台灣藜生長資料以做為參考。本研究選擇不同顏色台灣藜,調查株高、葉片數、分枝數及莖粗等性狀,藉此觀察瞭解不同顏色之台灣藜生長之差異性,並進一步分析所調查之性狀對穀物產量之影響。

     除了品種選育外,本研究室也著手建立智慧農業於台灣藜生長及生產之應用。目前已於生長溫室架設滴灌系統及光度、氣溫、土溫、水分及EC值偵測感測器,於台灣藜栽培期間收集作物生長及環境數據,並建立台灣藜最佳生長模式,以期達到農業自動化與智慧化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