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子翔 同學
今年是西元2025年,正值量子力學誕生一百週年。回想一個多世紀前,普朗克與愛因斯坦等先驅奠定了量子概念,如今我們得以親眼見證這一理論如何徹底改變世界。作為物理系的學生,能夠參與這次紀念活動,心中既有榮耀也有感動。
本次科普活動聚焦於臺北市士林區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不同大學與研究機構設立攤位,向社會大眾介紹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與最新應用。中央大學的攤位名為「有趣的量子實驗」,特別選用一系列簡單卻巧妙的小實驗,讓參觀者在互動中直觀體會量子世界的奧秘與美麗。比如利用水的抗磁性實驗,讓觀眾親手操作磁鐵並觀察水的抗磁現象;又或者透過磷光激發,讓民眾感受那種超越常識的非定域性。
在現場,我有機會引導小朋友與家長們動手操作,向他們講解角動量守恆以及水的抗磁現象的奇特現象。當看到孩子們驚喜地發現,水可以被磁鐵排斥,他們眼中的好奇與震撼,讓我深刻體會到科普教育的重要性:唯有真正的動手體驗,才能激發人們對科學探索的熱情。
此外,此次活動也邀請了許多量子領域的實驗室設立攤位,分享量子電腦、量子通訊與量子感測等前沿技術的最新進展。從理論到實驗,再到工業應用,量子力學早已走出課本,成為顛覆未來的關鍵力量。身為學生,我深切感受到肩負的責任與使命:唯有不斷學習、勤於實驗,才能將這一世紀偉大理論之美,傳遞給更多人,並最終化為造福人類的實際成果。
量子力學一百週年的紀念,不僅是對歷史的回顧,更是對未來的展望。我期待自己在接下來的研究道路上,能夠投身於量子科技的創新與應用,為人類文明翻開下一頁光輝篇章。
許雅婷 同學
在科教館服務的經驗讓我深刻體會到溝通彈性的重要性。面對不同年齡層的觀眾,必須快速調整解說方式:例如向小小孩講解時,需將抽象概念轉化為生活化的比喻;而對有一定知識基礎的成人則需補充更多科學背景知識,並適時引導深入討論。這種切換過程雖然耗費心力,卻也大幅提升了臨場反應能力。
服務過程中,觀眾的額外提問是最大的挑戰,卻也成為最珍貴的回饋。曾有家長在聽完演化論展區解說後,進一步詢問基因突變的實際案例,促使我結合時事新聞補充說明。當對方頻頻點頭回應「原來如此」時,內心的成就感完全抵消了事前準備的疲憊。這種雙向互動讓我更理解「有效傳達」遠比單向講述更重要。
各攤位間的專業交流同樣收穫豐碩,特別是我去聽中研院的攤位之後,他們的人發現我有工作證也跑來我們的攤位聽講解,這種跨單位的知識流動,讓靜態展品產生新的詮釋可能。至於每日的便當雖是細節,但均衡的菜色確實為緊湊的服務行程提供了重要能量。這次經驗不僅是科學推廣的實踐,更是人際互動與自我突破的深刻學習。
葉孟昕 同學
這次在科教館參與「世界量子日」的服務學習,讓我對量子科學有了更深的了解與認識。活動現場除了有許多互動展區,還設有導覽解說和教育體驗,我的工作主要是協助引導參觀民眾、解釋展品內容,並協助小朋友進行簡單的實驗體驗。雖然一開始有些緊張,擔心自己講得不夠清楚,但在實際互動中慢慢找到了自信,並學會用更簡單易懂的方式讓大家理解複雜的量子概念。
這次服務不僅提升了我的溝通能力,也讓我體會到科普教育的重要性。看見孩子們露出好奇與驚喜的表情,我感受到知識傳遞的價值。透過這樣的經驗,我學會了如何將專業知識轉化為生活中的語言,讓科學變得更貼近每個人。這是一段充實且有意義的學習旅程,我會把這份熱情延續下去,未來也希望能參與更多科學推廣的活動。
章佳煦 同學
在世界量子日的活動中,我在中央大學物理系的攤位協助講解幾個有趣的量子現象科普小實驗,包括水的抗磁性實驗、展示角動量守恆與愛因斯坦-德哈斯效應,以及磷光激發現象。
我第一次向大眾普通人解釋物理,我覺得最困難的部分是要讓完全沒有物理背景的小朋友或家長,理解這些抽象又看不見的量子現象。很多物理描述本身就很難想像,尤其在微觀世界裡,很多事情違反我們日常的直覺。邊講也一邊反思到自己是如何接受這些名詞和概念的。
講解時我盡量用生活中的例子幫助理解,像是用腳踏車的輪子示範角動量守恆,讓小朋友可以邊玩邊學。雖然不知道他們最後能吸收多少,但看到他們玩得開心,對這些現象產生興趣,我也覺得很有成就感。能把自己喜歡的物理分享出去,讓別人也感受到它的魅力,是一次難得又快樂的經驗。
顏紀綸 同學
這次參與了科教館量子百周年紀念-2025世界量子日科普市集的攤位解說員,我們準備了三種不同的小實驗,分別為水的抗磁性、磷光激發與德哈斯效應,而我主要是負責講解德哈斯的部分,當然也有講解其餘兩個實驗,而這活動中接觸到很多小朋友與家長們,除了跟大眾用簡單的方式解釋量子現象的概念,也因為我是講解德哈斯效應是觀察鐵芯中磁矩重新排列造成角動量的改變而旋轉,所以也有提供大家玩古典力學中手持車輪旋轉的裝置,而大家對於這裝置的感受最為明顯,雖然也有很多小小朋友想嘗試,我也照顧著他們,看到不論是小朋友體驗到物理奇妙之處的驚喜,又或者大人們也嘗試想透過問答來了解這些內容的熱情,都讓我對於參與這一次攤位講解的工作重新體會到不一樣對物理的熱情與體驗,同時,我也對於未知的量子領域產生更多的好奇。
張語彤 同學
對於這次活動收獲良多,遇到許多熱情、好學的小朋友。
去科教館參加世界量子日的科普市集,當起了半天的志工,跟孩子們分享「量子角動量」這個聽起來很高深的東西。一開始有點擔心,不知道怎麼讓小朋友聽得懂,用輪子的方式講解,雖然不知道他們有沒有聽懂,但大家都玩的很很心。小孩的反應真的很直接,有的問問題問得超認真,有的自顧自的玩,沒有想要聽講解。也有家教來問我物理系未來出路以及會不會很難,科學不一定要艱深,它也可以是好玩、有趣的。謝謝這個活動,讓我用另一種方式認識了量子物理,也更確定了「分享」本身就是一種學習。
林靜汶 同學
這次到科教館參加世界量子日活動,是一個非常特別又有趣的經驗。雖然一開始看到很多小朋友和家長,還有一些國高中的學生,我有點緊張,也有些不知道該從何開始,但隨著互動次數增加,我漸漸找到節奏,變得更加自然與熟練。這次我負責的是「磷光激發」的實驗,要把科學原理講得簡單又有趣,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為了讓解說更清楚,我還額外查了資料,像是磷光和螢光的差別、磷光在科學中的應用等等,這不但讓我的講解更有深度,也讓我自己學到很多新知識。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些小朋友眼睛發亮地看著實驗結果,還會主動問問題,這讓我覺得自己真的有把科學傳遞出去的感覺。整個活動不僅讓我更了解量子相關的科學知識,也更加喜歡用科學和大家互動。
王宥騰 同學
看到小朋友對於量子科普內容充滿熱誠,感到震驚與欣慰,很榮幸能成為他們學習路上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