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Background
隨著人類活動及產業發展,各式各樣的化學物質大量地被使用,並於人工或自然環境中持續累積或轉化成不同之衍生污染物。長期地曝露在低濃度的污染物中,可能對生物造成慢性健康危害,而多種類的微量污染物共同存在時,也可能產生更高的複合毒性。因此,檢測環境中微量新興污染物及混合毒性,並探討其衍生產物之生成與毒性變化,實為環境污染研究的當務之急。關於環境微量污染物之研究,多以開發目標污染物的微量分析技術為主,較少有調查及鑑定環境中未知毒性污染物的成果。本研究群的主要研究方向為開發及應用高感度快速生物試驗法搭配高靈敏度儀器分析技術,來發掘並鑑定環境中的毒性污染物及衍生產物,以期能發現污染源,保護環境。
研究主題 Topics
新興環境微量污染物之發掘與鑑定
類(抗)荷爾蒙物質環境流布之調查
內分泌干擾物質衍生產物毒性之評估
環境微量污染物分析方法之建立
DNA損傷與環境污染毒物相關性之探討
研究計畫 Fundings
效應導向非目標分析於環境檢測上之應用:廢污水、再生水、自來水中內分泌干擾物質之探索 (國科會)
超純水未知微量物質分析探討及其與自來水和再生水之相關性 (JDP計畫)
以師博課及問題導向學習教學法增強學生探索環境毒物學之興趣 (教育部)
非目標篩選結合效應導向分析於環境檢測上之應用:環境中新興內分泌干擾物質之探索 (國科會)
生活用品中新興關注物質之內分泌干擾活性探討及其環境流布 (科技部)
新興內分泌干擾物質及轉化產物之毒性潛勢及環境宿命評估 (科技部環工學門優秀年輕學者計畫)
鹵化衍生新興污染物之毒性探討及其環境流布 (科技部)
類/抗荷爾蒙物質於環境中之流布及其複合毒性影響 (科技部)
重組微生物於環境水體中新興基因毒物檢測之應用 (國科會)
利用多種核內荷爾蒙受體試驗法發掘水環境中之潛在毒性污染物 (國科會)
運用新型生物試驗法探索臺灣水環境中類戴奧辛污染物 (國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