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課程三大主軸
博物館展示
人文實踐
傳播科技與數位內容
博物館展覽設計與製作
主授教師:張駿逸
共授教師:蘇冠綸 徐志銘
課程帶領同學認識策展理論、博物館史、民族學等主題,並由同學實際於本校民族學博物館策展。兩位科技應用共授老師加入共授,開設光雕浮空投影工作坊、網站製作工作坊。指導學生將策展內容製作成線上網站。
創新科技與應用
主授教師:呂欣澤
共授教師: 張思儀 黃鼎盛
課程前往新創公司實習,實際與公司討論目前產業遇到的問題並透過 A I 及數位工具的應用協助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在創新技術領域的綜合能力。透過深入研究創新技術管理的理論基礎,學生將了解創新在技術和應用開發中的重要性,並學習如何將這些概念轉化為實際的策略和行動。
新媒體創作思考
主授教師:吳彥杰
共授教師: 施德威 林芷蔚 李昀叡
課程涵蓋眾多新媒體影音工具,練習使用最新科技傳達人文意象,同時重溫經典媒體素養。密切關注媒體趨勢的變化,想像未來媒體可能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從而在新媒體的世界中進行創作和創新。 透過精實工作坊實踐AIGC、VR與AR內容製作、動態捕捉與虛擬直播、遊戲引擎與平台實作,實踐新發現的創作科技與概念。
用外語說台灣(用德語說台灣)
主授教師:姚紹基
共授教師: 紀明德 古健樺
透過各種已習得的第二外語來介紹台灣與相關的人事地物,與本校「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合作,探索大文山地區的人文與自然景觀,透過專業導覽深入了解 ,透過科技的手段,結合數位與人文,讓各種呈現更為生動,透過科技的手段,結合數位與人文,使呈現更為生動。
傳統精緻藝術再創作-故宮博物院專案實作
主授教師:吳彥杰
共授教師: 曾守正 劉宇珍 施德威 邱士華 康綉蘭
本課程係與國立故宮博物院教育展資處合作之跨領域專案實作課。實作對象以故宮院藏文物為主題,帶領同學選定故宮傳世級大作,以動畫及新媒體進行再創作及敘事,領社會大眾以新角度認識經典文本。學生須融會貫通文本意涵,挖掘被忽略的趣味細節,運用多媒體製作技術,以一般大眾為閱聽對象,創作引起大眾好奇心及興趣的內容。
社交與行動媒體
主授教師:鄭宇君
共授教師: 陳思予 周雨潔 汪彥成
透過課堂講授、案例分析討論與專題實作方式,探討社交媒體邏輯與不同平台結構之組成特徵,以及人們透過社交媒體進行資訊分享與集體行動所代表意涵,包括社交媒體對於政治傳播、災難傳播、社會運動,以及對於新聞專業與資訊操弄的影響。課程與意藍資訊合作,使用OPVIEW數據觀測工具,透過專題實作方式帶領同學首先進行社群數據分析,瞭解網路社群對於特定議題的觀點 。
數位行銷與博物館科技
主授教師:李昀叡
共授教師:陳乃華
本課程探討如何善用科技雙向高互動優勢,將知識文化進行有效的轉譯並應用於傳播博物館展項,隨著智慧化AI與虛擬化XR的趨勢,數位多媒體策展成為博物館展示中之必要元素,博物館科技廣納AR導覽、VR擬真、MR融合等XR體驗,以及體感互動、五感裝置、沈浸式劇場等多元形式。課程探討數位行銷應用於商業及廣告範疇,以及社群平台及數位行銷模式,身為行銷人是如何善用這些工具,借鏡許多國內外經典案例。並透過攝影棚參訪體驗新科技之應用。
博物館管理與經營
主授教師:張駿逸
共授教師:邵慶旺 宋祚忠 徐典裕
藉由歸納國內外博物館在管理與經營方面的知識,提供學生一個探究未來職場可能性的視窗;希冀透過本課程的基礎,令學生可以透過認識博物館的建立、架構、運作、功能與責任,而更了解如何看待博物館,進而認識自己在未來是否適合成為一個博物館人以及如何在博物館領域遂行自己的理想與抱負。 除了傳統內容的管理與經營之外,課程邀請AI管理專長和有機修復的外師共授以增加科技在博物館實際應用的教學與實作。
旅行與台灣歷史
主授教師: 林果顯 廖文宏
為本校台史所林果顯老師與資訊科學系廖文宏老師共創課程,在一般歷史課程之外(內容),加入數位工具的學習與應用課程(數位),培養歷史與科技之間的跨界運用與反思能力,藉以強化在未來數位時代中的人文素養。 學生透過熟悉數位工具發展趨勢,企畫臺灣史主題的自助旅行計畫並製作成專案作品。
數位多媒體典藏與應用
主授教師:羅崇銘
共授教師:洪鵬翔 柏均
課程介紹多媒體資料的數位化,如何透過Python進行數位資料的處理,尤其是最不容易解譯的影像與多媒體,生成式AI將在下半段的課程中簡介出來,包括文字生成-ChatGPT/圖片生成-Stable Diffusion/音樂生成/影片生成,除了探究如何典藏文明,也會介紹結合AI的現代式媒體。
數位人文與AI
主授教師:呂欣澤
課程探討人工智慧(AI)在數位人文領域的應用,涵蓋教育、文學、歷史與哲學等範疇。課程將介紹數位人文的核心研究概念,並說明如何運用 AI 技術解決研究問題、分析資料,並提出新的觀點與詮釋方式。透過理論討論與實作練習的結合,學生將學習如何將 AI 工具整合進數位人文研究中,提升研究效率與深度。
資訊圖表與視覺化
主授教師:李怡志
課程介紹視覺化的基本語彙、結構與敘事策略,並訓練學生運用免費或常用工具,進行資料的蒐集、清洗、分析與視覺化,讓讀者能從圖表中感受到數據所要傳達的故事。課程延伸自傳院基礎課程,並可銜接資料新聞學、大學報、博物館學程等進階課程。培養學生具備將數據轉譯為傳播內容的能力。修課學生將學會完成一則具視覺化效果的數據故事,並能將此能力延伸應用至其他課程或實習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