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一位銘基畢業生都對「陶藝」都不陌生,陶藝科至今仍是銘基初中課程必修科目,每位校友都必定曾經在陶藝室搓過陶泥。為了讓大家可以重拾舊日學習回憶,校友會於2021年10月初次舉辦陶藝工作坊,消息一出不到10分鐘已迅速爆滿。究竟「陶藝」在銘基人心中有著甚麼意義呢?
今集專訪邀請了兩位均是銘基校友的陶藝班導師,楊錦鋒(Sunny,1999年中七畢業)和鄭桂榮( 阿榮,2007年中七畢業),與我們分享他們因為陶藝而建立的一份友誼。
撰文:黎嘉惠(2006,S5)
AmberKama陶藝導師:鄭桂榮(左)及
楊錦鋒(右)。
問:兩位是在銘基在學時認識嗎?
阿榮:當時我仍在IVE讀書,之後我在「自得窰」擔任兼職陶藝室助理。
Sunny:而我就在那邊租借場地玩陶藝。
阿榮:之後就認識到Sunny了!當新相識朋友時,我就問他甚麼時候開始玩(陶藝),佢回答「中學開始玩」,咦!能在中學開始玩沒多少學校,因此我倆就相認了。
問:之後有甚麼緣份讓你們開辦陶藝工作室呢?
Sunny:我們在2012年5月,除了我們兩人外,當時還有幾個友人嘅,一起開設一個「業餘手作組」的小組,即是我們 "AmberKama" Facebook Page前身。
阿榮:因為我在陶藝室的附近上班,於是我就上來詢問一下阿Ben(工作室負責人),可否租借場地給我們使用。
Sunny:開初都是我們幾個人自己使用,之後便慢慢開始招生。
問:在過程中遇過甚麼困難嗎?
阿榮:有甚麼困難呢,哈哈哈哈,我們都不用set up任何物品。
Sunny:不過還是要添置部分Accessories,但都不是很困難,始終我們的形式好像琴行一般租借一個時段,所以不算太困難。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問:為什麼中學畢業後仍繼續研習陶藝?
Sunny:因為好像學鋼琴般,一直在學沒有理由會突然停學,而且陶藝都不是簡單的功夫。於是,我中學畢業後依然繼續玩,幾年後甚至於香港藝術學院修讀一個Art Diploma,其中一部分是有關Ceramics。
阿榮:而我就覺得工作繁忙,既然已經有一個培養已久的興趣,這個興趣又可以紓壓的話,便繼續玩下去吧。
問:在銘基最難忘的作品是哪一個?
Sunny:最難忘是當時製作了一棵如人一樣高的樹,幾件幾件地砌出來。因為當時銘基想在後巷添置水池等設施,其中一件裝飾就是那個樹的陶藝品。當然這件作品不是我一個人完成,是我與同學集體製作的。
阿榮:最特別是這個2007年Speech Day致送給主禮嘉賓的禮物,當年適逢銘基校慶40周年,所有禮物全部以「水滴」作主題,我就製作了這件水滴型的作品送給主禮嘉賓,上面的Logo都是由我設計呢!
問:除了兩位之外,還有其他銘基人繼續在陶藝的圈子中嗎?
阿榮:其實坊間很多陶藝室都會出現銘基學生的身影,可能他們會繼續玩或繼續研習,都想重拾這個興趣,從中找回中學時的回憶。
Sunny:我知道有很多銘基校友仍然在不同的陶藝室繼續玩陶藝,甚至有很多陶藝室都是由銘基校友開設的,遍佈港九新界。
【後記】
在訪談間,小編與兩位提及到會考主修陶藝科的有趣回憶,當提到那本已絕版的參考書《窰火神工》時,所有中學時學習中國陶瓷文化的回憶一一湧現出來。雖然中學會考陶藝課程已於2006年會考後已取消,但銘基書院繼續保持陶藝為初中必修科目,讓學弟學妹可以繼續學習陶藝創作,並好好傳承這個優美的銘基傳統。
特別鳴謝掏陶工作室借出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