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以役人,乃役於人:從曠野心靈到福音相遇的轉化
撰文:羅少玲宣教師
非以役人,乃役於人:從曠野心靈到福音相遇的轉化
撰文:羅少玲宣教師
這段記載在使徒行傳八章26-40節的經文,透過腓利與埃提阿伯太監的相遇,生動詮釋了耶穌「非以役人,乃役於人」(太20:28)的服事精神。這不僅是一個傳福音的故事,更展現了福音如何突破社會階層與宗教界限,觸及心靈曠野中的人。
1. 聖靈主導的福音行動
整段敘事顯明這是聖靈主導的工作:從天使指示腓利前往曠野道路(26節),到聖靈催促他接近太監的車駕(29節),最後將他提去(39節)。腓利的順服成為關鍵—他沒有停留在撒瑪利亞的成功事工中,而是敏銳回應聖靈引導,走向一條看似荒蕪的道路。這提醒我們:真正的服事不是按照人的計劃,而是順從聖靈的引導。
2. 太監的心靈曠野
這位埃提阿伯太監身居財政要職,卻因太監身份被拒於聖殿之外(申23:1)。他長途跋涉到耶路撒冷敬拜,卻帶著更深的失落離開。當他誦讀以賽亞書53章關於「受苦僕人」的經文時,內心產生強烈共鳴—這位被社會排斥的僕人,豈不正是自己的寫照?他的處境反映許多現代人的光景:外表成功,內心卻如曠野般荒蕪;渴望真理,卻找不到指引。
3. 腓利的服事模式
腓利的服事展現了幾個重要特質:
i. 順服聖靈的帶領:敏銳聖靈的引導並作出即時行動(26、29節)
ii. 保持彈性:能隨時放下手上的工作,在不便時仍能分享(26節)
iii. 敏感他人需要:他「跑」向太監的車(30節),表現出對人需要的急切關懷
iv. 平等對話:不高高在上說教,而是以「你明白嗎?」開啟對話(30節)
v. 進入處境:受邀上車與太監同行(31節),象徵進入對方的生命景況
vi. 指向基督:從經文直接傳講耶穌(35節),讓太監與基督建立直接關係
4. 轉化的關鍵時刻
當太監明白福音,立即要求受洗(36節)。這個曾被體制排斥的人,如今在曠野中經歷生命的洗禮。腓利完成使命後被聖靈提去,太監則「歡歡喜喜走路」(39節)—從前孤獨的曠野旅程,如今成為喜樂的生命之路。這顯示服事不是要人長遠依賴我們,而是幫助人連結於基督。
在這個充滿「役使人」的世界,基督呼召我們活出「役於人」的生命。腓利與太監的相遇提醒我們:真正的服事始於敏銳於聖靈的引導,敢於走向社會的邊緣地帶,並以謙卑的態度與人同行,最終引領人遇見那位為世人捨己的基督。願我們都能成為這樣的僕人,使心靈的曠野因福音的活水而滋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