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治療師與個案在彼此所建立的安全與信任關係中,使用不同的音樂元素, 進行語言、非語言的表達與交流,透過音樂此媒介來幫助個案達到生理、 心理、情緒、認知的目標需求,並提升其生活品質。
透過個別化的評估,並根據個案的音樂喜好、優勢、及所需,來訂定其短 期與長期之目標。
課程中,治療師將與個案進行不同的音樂體驗,包含:
聆賞音樂(Listening)
創作(Compose)
即興(Improvise)
與樂器敲奏(Perform)
所使用的音樂媒介可以從純聆聽、人聲(Voice)、身體音樂(Body Percussion)、常見的奧福樂器、大型鼓、鋼琴、吉他…到結合音樂科技或多元感官,來豐富個案的 音樂體驗,開發其最大的潛能。
音樂治療服務在於幫助個案提升其生活品質,當個案聲音察覺、注意力、 認知、動作、溝通、情緒等不同領域遇到挫折時,可以透過個別化設計的 音樂活動來練習其所需之技巧。
舉例 1:
Q:個案為情緒壓抑型,長期累積情緒至後來常在某些情境下,情緒爆炸 A:透過歌唱與表情來認識情緒;透過非口語的音樂活動來表達自己的感 受;又或者透過聆聽音樂及創作來練習選擇自己的情緒調節方式。
舉例 2:
Q:個案常常不知到如何與他人互動
A:音樂活動中的一來一往歌唱、敲奏、歌詞討論等方式,都可以陪個案 練習聆聽、等待、表達,同時賦予其情緒價值回饋,如被聽見、情緒涵容 等。
舉例 3:
Q:個案長期處於無口語(聲音或語言)回應狀態。
A:影響個案無回應的因素很多,在評估個別的狀況後,可能會一起練習 吹樂器來增加呼吸控制;也可能在簡單的歌曲中,透過穩定的拍子、節奏 帶來的可預期感,誘發個案的聲音回應。
● 未滿 6 歲早療孩童、6 歲以上學齡孩童、青少年、親子、成人及樂齡。
音樂治療師如果在個別評估中發現,音樂會對個案存在著部分風險 (如:音樂造成現實混淆的感知狀態),音樂治療師會終止課程並轉介其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