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國家革新發展組織歷史展覽
微國家革新發展組織歷史展覽
微國家革新發展組織,或簡稱微革會,係臺灣及香港地區微國史上曾經短暫存在的國際組織。微革會前身為二零二一年六月(前)南斯托爾聯邦帝國及袁世凱領銜下,召集之G35微國高峰會(後來擴編至G40)。在(前)南斯托爾聯邦帝國皇帝金與正的外交努力(強制邀請)下,許多發展許久的微國家參與高峰會,包含但不限於(前)赫米爾帝國、克里斯蘭共和國、大齊帝國、開槓主義民主共和國等。
二零二一年八月,總結了先前各國領袖數次會談之結果,由時任赫米爾帝國外相Otto von Gustavo與時任波姬米亜共和國總執政Čedomir Waffle Matijašević起草憲章,並且選出第一屆,也是唯一一屆常任理事會。
微革會作為一個開放空間,其旨在促成第一、第二世界與第三世界國家交流合作,以此化解歧見、共創新局,卻並未思考到意見迴異的三方可能在價值觀矛盾下爆發嚴重衝突,致使組織在成立不足二個月即分崩離析,葬送前程。二零二一年十月十五日,微革會爆發針對東亞聯邦共和國代表的言語欺凌事件,在起事方不願協調之下,埋下了組織日後動盪局面之伏筆;十月十七日,在理事會處事不力與不堪其擾的情況下,常任理事國(前)赫米爾帝國、(前)波姬米亞共和國、克里斯蘭共和國等宣布退出微革會,各國亦陸續宣布退出,組織土崩瓦解。
就外交嘗試而言,微革會取得了成功,它促成了不曾接觸的第一、第二世界與第三世界國家的直接交流;肇因於它的體質,也就是高峰會,它並不被大多數與會國家認為是嚴謹的場合,也沒能實質發揮身為國際組織的影響力與號召力。論就其歷史功績,它導致了日後第一、第二世界國家對於第三世界國家的強烈懷疑心理與嚴格防範,港台微國圈再次碎片化,亦促成了日後廣泛區域結盟之態勢。
左列係為國家革新發展組織之會旗與會徽,由(前)波姬米亜共和國政府設計。會徽中間的火把標誌著微國的一把革新之火。
後期亦變體出國家球版本的會旗,現今已作廢的群組頭貼亦是懸掛該版本。
微革會組織設常任理事會維持組織日常運作,唯一一屆常任理事國為克里斯蘭共和國、(前)波姬米亜共和國、(前)赫米爾帝國、靖康民主共和國與(前)薩爾尼亞聯邦共和國;組織另設秘書長、國際調查暨協調團、高峰會正副主席、常務理事會列席委員等協助處理會務,並定期召開大會討論。
關於微國革新發展組織的興衰歷程(2021/08~2021/11)
2021年6月,微國革新發展高峰會前身--G35微國高峰會在前南斯托爾聯邦帝國及李智凱(袁世凱)號招下組成,成員各國包含2021年港臺各國的新起國家,以及一些港臺既有國家。
G35以及擴編成的G40高峰會曾召開數次會議,針對微型國家的價值觀、領土、建設發展等議題進行語音、文字的對談。左圖為當時華江斯坦聯邦政府新聞處發行光明報之記載。
2021年7月21日,高峰會召集人李智凱(袁世凱)與前薩爾尼亞總統楊翰(又號王梓翔、金與正)爆發衝突,李智凱炸毀高峰會群組,不過楊翰隨即開設備用群組。
2021年7月,高峰會各國經過商討後,決定把高峰會轉變為一個國際組織,並最終定名為微國家革新發展組織,由前薩爾尼亞聯邦共和國、前赫米爾帝國、前波姬米亞共和國、靖康民主共和國與克里斯蘭共和國出任理事國、新熱斯特帝國代表金恆贊出任大會秘書長、前薩爾尼亞聯邦共和國出任大會主席、大大大共和國出任副主席。
2021年7月,高峰會曾經進行過有關外交詞令的辯論,當時各國或多或少都有提出有關外交禮儀的見解。
事實上這確實是必要的,不少新興國家確實沒有合宜的外交禮儀,因此很容易鬧出外交笑話。然而,禮節是一相對標準,因此在各說各話且沒有多數意見的情況下,此一討論最後無疾而終。
2021年7月11日,帝國聯邦封國南京帝國爆發政變,高峰會組織成員國之一的前薩爾尼亞聯邦共和國領導人楊翰干涉該國內政,而另一成員國前王金平小狐狸園皇國同非組織會員國奧斯特蘭共和國則是站在對立面,公開支持政變後慘遭驅逐、由民主選舉產生的南京帝國臨時共和政府。高峰會各國曾在7月24日事件全面爆發後針對此事進行討論,然而雙方由於巨大的資訊落差,致使溝通不順。
當年11月由華江斯坦聯邦共和國政府合併南京帝國(即江寧民國)後,才正式確立當年之責任,主要由前帝國聯邦政府及前薩爾尼亞聯邦共和國政府承擔。
2021年8月25日,首次完成民主選舉的前薩爾尼亞聯邦共和國,前總統楊翰因不甘權力喪失而悍然挾持組織粉專等發起叛亂,並一度建立起奧斯蘭亞帝國政府嘗試分裂薩國,不過該行為最後失敗,粉專管理權也回到組織手上。
右圖為奧斯蘭亞分裂政權旗。
2021年10月17日前後,亞喵利卡聯邦帝國、前薩爾尼亞聯邦共和國、前王金平小狐狸園皇國、新熱斯特帝國與東亞聯邦共和國等因為連續的小規模衝突,進而在大群中引發激烈衝突,最後導致理事會崩潰,眾人紛紛遁走。
新熱斯特代表楊欣罕在一片混亂的大會中力排眾議當上秘書長,並在短暫的恐怖統治後,於10月27日投票炸毀高峰會群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