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他重返大自然

漸進式野放小提醒

    • 因無親鳥教導躲避天敵的技巧,存活率較一般野鳥低
    • 最適合野放年紀為亞成鳥時期
    • 不能與鳥過度親密,會不利於野放
    • 也可以送至 救傷單位 請他們野放

營造環境

如果你幸運的有一個陽台或花園,可以讓心愛的翁在獨立前有更多機會認識將來野外生存需要的食物,也在放飛前期提供牠一個穩定的食物來源。

適合白頭翁食用的植物:龍葵、瑪瑙珠、蔓越橘、瑪瑙珠、雀榕(夏秋)、火刺木/狀元紅(冬)、木瓜、野莓(包含各種懸鉤子、桑葚、藍莓)(冬)、羊奶頭(天仙果)、櫻花果(春)、毛西番蓮、野牡丹、各種七里香(月橘)、枸杞、矮性木瓜、樹葡萄(但盆植要結果有難度)、冬季蔬果、春不老/紫金牛(冬)

以上除了雀榕和櫻花都是較適合中小型環境種植的植物,其中又以龍葵、瑪瑙珠(黃果龍葵)最容易在都市生長、不需照顧、產果量大、產果季節長。枸杞則是好種好長,除了拿變紅的生果給鳥吃還可以摘嫩葉泡茶或當菜來炒。在野外,白頭翁也有食用花朵和花蜜的情況(EX:櫻花蜜、木棉花蜜),偶爾也可以看到白頭翁採食植物嫩芽葉如油菜花葉片或蔬菜葉片(P.S. 很多對人類有毒的昆蟲水果對鳥類是無毒的,是演化的結果,所以是否可以給鳥食用不能以人類標準去判斷喔,同樣的我們能吃的水果也有鳥不能吃的)

桑科榕屬的植物在鵯科來說是野外經常食用的植物,結果期又能達到半年之久。雖然在家種植榕樹不易,倒是很建議讓牠認識這種植物,對存活很有利

另外,適合野外白頭翁食用的昆蟲方面,鞘翅目&鱗翅目昆蟲(青紫斑蝶 、淡小紋青斑蝶 等各式斑蝶、綴葉叢螟 、蜻蜓豆娘、遷粉蝶 等)都可以選擇。柑橘類和十字花科植物特別容易吸引蝶蛾幼蟲產卵,讓翁有機會自行獵捕鱗翅目幼蟲成蟲,蟲卵(方便採集)、蜘蛛也是白頭翁的食物來源、梅雨季白蟻、大水蟻跑進家裡的時候也可以放翁出來練習飛撲獵食,夏天偶而也可以在家捕捉到沒有吸血的蚊子、有翅會飛的螞蟻。(蚯蚓鵯科不適合,尤其是幼鳥;螳螂可食但是鐵線蟲的寄主,雖有野鳥吃鐵線蟲的記錄但較不建議)

一般家裡飼養

如果能在自家花園種植這些植物,並拉上細目網眼的紗窗網讓鳥兒自由活動採集食物(紗網參考),將會對將來辨識植物有很大幫助,而在植物叢中跳躍對訓練敏捷度和精確的閃躲,是人類生活空間無法給予的。

要注意的是鳥兒對化學毒物敏感,很小的濃度都會中毒,如果對農藥研究不深千萬不要隨便施蟲藥(肥料比較沒關係)。

平時多放一些水果在外面引誘野鳥前來,也讓你的翁更有機會認識野翁怎麽生活喔!

實行漸進式野放

文件撰寫:黑汪汪 / 來源:FB紅嘴黑鵯社團

關於漸進式野放(2014.10.08補充).pdf

漸進式野放補充

上述文件實行條件第三點:初級飛羽和次級飛羽需完整沒有缺口、尾羽不能有壓力紋、羽毛剛噴到水時要成能水珠滾落不能失去防水能力。

野放個體的判斷

( 施工ing 請持續關注)

野放環境的評估

首圖老細葉榕位於新竹的一個無農藥社區菜園,無農藥蔬果能吸引一定數量的昆蟲供親鳥補食育幼、充沛的小葉榕果保證半年的糧食來源;榕樹參天、氣根盤結交錯,則賦予幼鳥非常好的練飛空間和保護。因為枝條多而密,鳥巢築在樹冠中上層,幼鳥練飛不慎墜落時會有很多枝條讓牠有機會站穩重新練習而不是墜地被拾獲或獵食、重傷而亡,透過層層樹葉的遮掩也能讓中小型的白頭翁、綠繡眼能比較好的躲藏不被天敵發現。觀察親鳥,可以發現體型十分健壯,大小也勝於一般都市白頭翁。附近是人口相對不那麼密集的住宅區,花園和綠地十分普遍,甚至還有春季能結出大量櫻花果的公園,綜合前面榕樹的產果期,春夏秋三季的糧食是非常穩定的。

再來考慮天災人禍的部分,社區菜園的老榕樹是當初申請地方政府補助的主要名稱來源,被人工移除的機率非常低,老榕樹位於菜園內,相鄰房屋為無人居住之日式歷史建築,基本上颱風天也無修剪必要,整棵樹依靠老房子生長,氣根已成為整個樹冠支撐的一部分,相對其他老樹更是穩固,夏季高溫期,像這樣附近土層沒被人為封住的老樹展根深入土地,必定不會如一般行道樹可能面臨乾枯無法保護上頭鳥類的危機。


榕樹上面的居民有大量白頭翁、綠繡眼、樹鵲和八哥,



( 施工ing 請持續關注)

野放的最佳季節

春季是野放的好時期,如果到了發情期有同種野鳥被牠吸引前來對牠更是有利(透過配對繁衍的過程更有機會受到同伴帶領),而春季也是食物來源豐富的時期,大概3-5月是昆蟲大量繁衍的季節,野放的鳥兒有足夠的時間適應環境,雖然六月左右有梅雨季,正好可以當作颱風來前的小試煉,春夏秋這段期間也一直有各種植物輪流結果,如果住家附近有公園,在野放前就可以多以外出籠帶去散步,幫助牠未來能找到更安全的躲藏地點和食物來源。(牠如果已經準備好要獨立,其實都會觀察離開的路徑) 需注意的是春秋兩季也是換羽期,野放要等待換羽完成才安全。


讓翁討厭人類

1.減少接觸,有養過鸚鵡的朋友應該會發現常常有人表示本來和自己很親密的鸚鵡在有新的鸚鵡同伴以後就不再那麼親近,事實上白頭翁也是一樣,我們可以藉由親訓增加親密度,也可以相反操作藉由減少實際接觸(EX:不再手餵、不再讓鳥上手、讓牠有大量自己獨處或只和同類鳥伴相處的時間),讓鳥兒更明白自己是鳥類,願意開始學習怎麼做為一隻獨當一面的鳥,當牠開始明顯厭惡人類碰觸時刻意從各種角度碰觸而不抓到牠,可以看YOUTUBE影片尋找白頭翁間打鬧的影片模仿,讓牠學習閃躲,等到無法輕易碰觸到牠的任何一根羽毛,牠對人類和敵人的閃躲能力會比較好。但這也是非常危險的一段時間,訓練的地方要夠空曠避免碰撞受傷,力道的拿捏也很重要,如果牠提早逸籠而訓練尚位完整也會影響生存。

2.減少讓翁習慣降落在地面或低處也是平時就要養成的習慣,我家的翁討厭人類以後基本上都少關籠站高處,沒事不會下地面,這樣也可以降低被抓到的機會喔


向同類學習

如果你的陽台或庭院有野翁拜訪,通常會在一天中固定的時間過來,可以提前將自家翁翁帶到外面讓牠在籠子裡觀察同伴們怎麼互動取食,如果你的玻璃是反光玻璃,那躲在後面不要動野翁就不會逃跑,一般玻璃則需要拉下窗簾輔助躲藏。但人不能離開也要保持隨時注意的警覺心,牠可能會被同類欺負,外面可能會有天敵來襲,牠見過野外的同類以後可能會更嚮往外面的世界顯得更野,在尚未完全訓練好前要注意加強出入安全避免提早逸籠,這都是需要先了解並準備的。


叫喚

剛野放的頭幾天的確可以有事沒事就叫叫牠的名字,據說鳥不會認為你為牠取的名字是牠的名字,而是會以為是你的名字(有研究文獻但我沒有存,可能要再找找) ,都市的頂樓地形不好辨認,你的聲音可以幫助牠維持在附近安全的地點慢慢往外探索,頭一星期準備一些水果昆蟲在離開的地點,記得放在比較安全的高處避免被獵食,平時就要讓牠知道那邊有食物,即使這會吸引一些野鳥光臨,讓你的環境常有白頭翁出沒,牠會更容易跟著同類找到這樣的一個避風港。


標記

為了確保個體在野外的發展,你可能會想為鳥類上環標記。這樣的做法稱為環誌,對於以野化為可能選擇的個體上目前不是很推薦。由於需要讓人類容易辨識,環誌可能顏色鮮明、不易脫落且閃亮等特質,這些特質可能會影響族群接納度和增加天敵的注意,並且容易被勾住、纏住,對生存造成一定的影響。如果能排除以上問題,標記並無不可。


野放的優點、缺點、需要思考的問題

( 施工ing 請持續關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