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雷達 推進智慧生活
(發布日期:2025/08/13)
隨著人工智慧與感測技術的快速發展,毫米波雷達已逐漸成為智慧生活應用領域的重要核心技術之一。為推廣該技術的應用與實作,「毫米波雷達 AI 創意應用賽」特別提供 K60168A 雷達模組及完整教學資源,協助參與者從技術入門、資料蒐集到應用開發,循序掌握毫米波雷達的操作方法與應用潛力。
本次推廣內容依循學習脈絡規劃為三大主題單元,即使對該技術完全陌生的讀者,也能快速建立基礎認知,並對未來應用場景產生興趣。
一、什麼是毫米波雷達?
「雷達」或許是大眾熟悉的名詞,但「毫米波雷達」因具備隱私性高、不受光照限制等特點,近年來逐漸成為感測領域的關注焦點。以 60 GHz 頻段為例,毫米波雷達能量測目標的距離、速度與方向,因此廣泛應用於自駕車、智慧人機介面、穿戴式裝置等領域。本文將以淺顯易懂的方式,介紹毫米波雷達的基本運作原理與物理意涵,協助讀者建立基礎認知並理解其應用潛力。
👉 詳細內容請見:毫米波雷達介紹
雷達可以做什麼?實際案例分享
毫米波雷達具備即時動態偵測能力,且不受環境光線影響,即使在無攝影影像的情況下,也能進行行為分析與位置辨識,非常適合在需要兼顧感測精度與隱私保護的場域應用。
以下示例展示了毫米波雷達的應用可能:
浴室防跌偵測系統:淡江大學 AI 系學生利用雷達偵測跌倒事件,並自動通知家人,守護長者安全。(詳見《淡江時報 》)
智能警示路燈:逢甲大學團隊設計雷達偵測行人動態,即時啟動燈光與警示,提升夜間及低能見度時的交通安全。(詳見《逢甲新聞》)
AI Tracking Mouse:透過手勢操作電腦視窗,免使用傳統滑鼠,提升人機互動的直覺性。 (詳見《逢甲新聞》)
這些成果顯示,毫米波雷達在居家照護、智慧交通、人機互動等領域均具有高度的應用價值與創新潛力。
二、雷達開發工具長什麼樣?能做什麼?
若想親自體驗毫米波雷達的運作,開酷科技提供的「Ksoc Tool」開發平台提供了友善的圖形化介面,無需撰寫程式碼,即可觀察雷達如何將速度、距離、角度等資訊轉換為視覺化影像。這些影像將在後續的手勢辨識與應用開發中發揮關鍵作用。
👉 詳細內容請見:毫米波雷達開發工具
三、雷達真的能分辨手勢?來看看一個簡單的應用
最後,本系列將示範一個簡易的手勢辨識系統,能即時偵測「揮手」、「招手」等動作,並轉換為電腦可理解的手勢。讀者將了解資料如何被收集、標註,並經深度學習模型訓練後進行即時辨識的流程。
👉 詳細內容請見:手勢辨識實作
程式與資料資源
為方便讀者進一步學習與實作,本系列所使用的程式碼與資料資源均已公開:
程式碼(GitHub): [手勢辨識程式連結]
資料集(Kaggle): [資料集連結]
Ksoc Tool 下載: [Ksoc Tool下載連結]
透過上述資源,讀者可直接下載並體驗毫米波雷達的資料擷取、處理與手勢辨識流程,快速進入實作階段。
2025「毫米波雷達AI創意應用賽」開放報名
(發布日期:2025/07/07)
本校為鼓勵大專院校師生參與毫米波雷達 AI 應用設計,特舉辦「毫米波雷達AI創意應用賽」,免費提供毫米波雷達模組套件及培訓課程,開放大專校院在學學生組隊報名。
報名方式:請參賽隊伍推派一名成員為團隊代表,彙集各成員學生證掃描檔、個人簽署之同意書,至官網統籌填寫團隊報名表單與資料上傳。
報名程序:於114年9月24日(三)前完成報名,其報名資料須於截止日前補正及提交。逾期未繳交或資料不全者,報名將視為無效。
報名表單:線上報名連結
宣傳海報 --> 活動海報
詳細資訊請參閱官網>「毫米波雷達AI創意應用賽」網頁
AI遇見毫米波雷達教師工作坊 揭開創意應用賽序幕
(發布日期:2025/06/24)
主辦人臺師大資訊工程系黃文吉特聘教授表示,毫米波雷達相較相機、攝影機等產品,最大的優勢在於隱私性高,體積小,且不受光線與天氣影響,透過毫米波雷達對極微小振幅的靈敏捕捉能力,可辨識目標的細節,如人體動作、手勢等。成本也逐年降低,很適合結合生活產品應用,例如:智慧家電(冰箱、冷氣等)。接下來7月開放報名的「毫米波雷達AI創意競賽」活動,免費提供套件,且公開相關工具鏈的程式、軟體並提供一些簡單應用做參考,為推廣毫米波雷達AI邁開重要的一步。
本創意應用賽旨在鼓勵學生投入毫米波雷達與AI應用設計,強化edge AI技術實作與創意發想。第一階段工作坊將於2025年9月27日舉行,參與並完成受訓者將獲主辦單位免費提供雷達套件,以利參與初賽與決賽。初賽提交構想書,決賽繳交報告或成果影片,首獎獎金高達新臺幣兩萬元。期許培養具跨域創新能力的AI實作技術人才。
詳見師大新聞:https://pr.ntnu.edu.tw/ntnunews/index.php?mode=data&id=23625
2025「AI遇見毫米波雷達」教師工作坊
(發布日期:2025/05/27)
本工作坊邀請各校師生一同見證學企合作的研發成果:「使用K60168A 晶片將毫米波雷達,以及 AI 加速器等關鍵先進技術,整合成一個系統單晶片。」,不僅降低技術門檻,且大幅擴增其應用面。
特邀「2024毫米波雷達AI創意競賽」獲獎隊伍之帶隊教授,分享組隊參賽及指導團隊成員完成作品之心得。為114年7月開放報名的「2025毫米波雷達AI創意應用賽」揭開序幕。
活動資訊如下:
活動時間:114年6月23日(星期一) 13:00至17:00。
活動地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和平校區誠102教室(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研習時數:全程參與者核予研習時數4小時。
參加對象:全國大專院校、高中職校師生。
報名方式:請參閱活動報名網頁。
毫米波雷達AI競賽圓滿落幕 臺師大攜手業界培養跨域人才
(發布日期:2024/11/29)
為推廣毫米波雷達技術並降低其技術門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跨域科技產業創新研究學院與開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功研發毫米波雷達晶片技術,讓此技術能整合電腦進行速度偵測、定位及手勢辨識等應用。雙方共同舉辦「毫米波雷達AI創意競賽」,吸引來自全臺23所大學共51支隊伍參賽,經歷工作坊、初賽及決賽後,最終16支隊伍脫穎而出。
頒獎典禮於11月23日在臺師大和平校區誠102教室舉行,吸引約70位來自學界及業界的師生與專家齊聚,見證毫米波雷達技術與AI融合的無限可能。現場除了頒獎,得獎隊伍也分享作品及經驗,並展示創意應用,激發參與者更多技術交流。
詳見師大新聞:https://pr.ntnu.edu.tw/ntnunews/index.php?mode=data&id=23059
逢甲資工系與光電系雙雙獲獎
(發布日期:2024/11/26)
逢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與光電科學與工程學系學生組成團隊,參與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主辦、開酷科技協辦的「毫米波雷達AI創意競賽」,以作品「智能警示路燈」與「AI Tracking Mouse」參與,分別榮獲亞軍與季軍,展現了逢甲大學在跨領域創新應用方面的卓越實力。
資訊工程系3位學生在副教授葉春秀的指導下,組成團隊「南波萬」,以創新的「智能警示路燈」系統榮獲亞軍。該系統結合了毫米波技術、AI設計概念及行人流量控制路燈照明的設計理念,能在行人在遇到不安全情況時提供即時警示,專注於提升行人和駕駛者的交通安全,並能即時感知環境變化並作出智能應對。
光電科學與工程學系3位學生在特聘教授劉榮平的指導下,組成團隊「OIP」,憑藉「AI Tracking Mouse」系統榮獲季軍。該系統結合了毫米波雷達技術、人工智慧(AI)手勢辨識及直覺操作設計理念,讓使用者僅需揮動手勢即可完成視窗切換、工作檢視及返回桌面等功能,提升了桌面電腦操作的便利性與直觀性。
淡江AI系學生作品 浴室防跌偵測獲獎
(發布日期:2024/11/25)
淡江5位大二生在AI系許閔傑助理教授領軍下,組成「快使用單傑棍」隊伍,使用毫米波雷達套件與Arm架構開發板,自行訓練AI模型,搭配毫米波雷達發展出各種不同的使用情境。他們注意到,毫米波雷達非常適合使用在隱私需求高卻有監控要求的空間,以此為開發主軸。
以「毫米波雷達應用於浴室之AI手勢辨識與安全系統」榮獲第二名佳績,該作品基礎的跌倒偵測功能外,更可在老人發生意外時自動通知家人,提供安全保障。為增加模型的環境適應能力,使該系統可以適用於各種浴室環境,團隊在開發過程中訓練了兩組模型:CNN(卷積神經網絡)與LSTM模型(長短期記憶),並擇優選用於主系統,以更加精準地偵測結果。
毫米波雷達AI工作坊 培養學生跨域實作能力
(發布日期:2024/07/02)
2024年6月29日於公館校區B103教室舉辦毫米波雷達技術培訓課程工作坊,各大專校院學生組隊報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跨域科技產業創新研究學院與開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辦理的「毫米波雷達AI創意競賽」,報名踴躍,參賽隊伍總計52隊,競賽透過工作坊教學及實作、構想企劃及成果展示,使學生能夠在跨領域學習及前瞻技術商業化的框架下,達到學以致用的目標。
競賽推廣的毫米波雷達技術,使用K60168A 晶片將毫米波雷達,以及 AI 加速器等關鍵先進技術,整合成一個系統單晶片,即是學企合作的研發成果。將毫米波雷達縮小體積成為晶片,並可與電腦整合偵測移動速度及定位,以取代目前體積較為龐大之裝置。包含了 1 個發射天線和 3 個接收天線於 6.5 * 6.0 毫米封裝的頂部,可進行手勢辨識、監測環境。這項研發成果將可廣泛應用於各領域,如耳機、電視、冷氣等智慧家電的手勢辨識,或是養護中心、居家安全等非接觸式監測,具有低成本、低功耗、不易受天氣影響、具穿透性及保障隱私權等多項特色。
「此次競賽主要為促進前瞻應用研究,帶領學子感測智慧,繼而鼓勵學生從事毫米波雷達 AI 應用設計,提升edge AI 應用及創意,啟動科技未來 。」主辦這次活動的資訊工程學系黃文吉特聘教授表示,看到此次競賽報名踴躍的情形,令他欣慰。他與開酷科技的研發團隊皆認為,這是一項具有前景的技術,但受限於技術門檻高,許多人並未接觸與了解,因此特別舉辦這次工作坊來普及毫米波雷達技術。
詳見師大新聞:https://pr.ntnu.edu.tw/ntnunews/index.php?mode=data&id=22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