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意外旅程之後,回歸人生本途
在忙碌而充實的三年一個月文藻借調生活後,尤其在完成「三年一個月的文藻朝聖之旅」專書後,內心是充滿感恩與歡喜。
回朝陽後,可以沒有行政工作壓力,輕鬆地過著單純的專職教學工作,順著「國際時事」、「教學回饋」、與「自己心之所起」而規劃出每學期當季的社區營造主題與活動。就這樣,一學期一學期的期末成果展活動主題出現,形成了一次次「阿罩霧社區營造與文創觀光」系列活動。
就這樣,一步一步的走上另一階段的人生旅程。
這個階段(2011〜2020)的社區營造思維,很多是源於〜
〜文藻時期文藻校園多國文化教學環境所創發的「國際社區營造」教學方法、「跨區跨域」社區營造模式。
並希望藉此一系列活動的推展,開始為建構一個自推廣教育中心卸任後
,就想要推展的「另類社區大學」而努力。
但,這「另類社區大學」的推展,必須要有充沛的在地人脈及活動團隊為基礎,因此,我先規劃策動一系列的「社區營造與文創觀光」活動,期望能逐漸地將霧峰區的20個社區、相關的機構與社團組織動員起來,發揮各社區的特色,再組織團隊,進行整合行銷。
因此,「三年一個月的文藻朝聖之旅」200頁的專輯,成了我分送台中霧峰相關單位、社團朋友,展開討論後續社區造活動的重要媒介。
就這樣,專心推廣「社區教育與社區營造」志業的人生由此開啟。
〜另類社區大學的遂步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