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活動安排:分為三大教學主題與八個教學活動,分別為走讀饅頭山(文史與生態)、饅頭山之美(藝術創作與說唱表演)、蟲演饅頭山(昆蟲戲劇創作演出)教師可依教學需求搭配主題或教學活動進行跨領域統整教學。
二、教學方案簡述:本教學方案簡稱SEARCH饅頭山課程,以自強國小旁擁有豐富自然生態與社區資源的饅頭山為場域(Site),探究其生態(Ecology)及文史(Culture & History)特色。次主題包括昆蟲生態探究(Inquiry)和藝術(Arts)的創作。本課程方案特色為「語文(Language: reading and writing)、藝術(Arts)和自然(Science)」的跨領域(cross-field)結合,運用各領域專長教師共同設計統整課程;從學生生活場域出發,以時間為縱軸,在過去和現在的交錯中,透過多元的學習策略,如觀察、探究、合作、討論、體驗、圖畫和劇本創作、表演等,建構學生認知、情感和技能的發展,培養學生自主行動、溝通互動和社會參與的核心素養(Competence)。綜合以上這些元素,我們將此課程方案簡稱為SEARCH饅頭山。(S:site, E:ecology, A:arts, R:research, C:culture, H:history)
三、進行方式:一開始先從饅頭山歷史引入讓學生收集資料並分享饅頭山的歷史緣由。緊接著進行戶外體驗踏查活動帶領孩子們走入饅頭山透過五官及心靈的感受去探索發現饅頭山的美好同時透過科學闖關遊戲的方式培養學生對自然的感受力及觀察力希望藉此課程能讓孩子知山、親山進而愛山。在進行完戶外踏查後讓孩子透過微觀與巨觀的角度去發現饅頭山上美的景物創作出屬於自己的藝術及文學作品。在此同時也在自然科學課程中閱讀相關書籍並挑選喜愛的昆蟲進行昆蟲演出腳本設計並完成演出。課程最後讓學生擔任「歷史文化」的小小解說員融合傳統七字訣(數來寶)打竹板方式及現代疊杯的方式介紹饅頭山歷史(山本義信生平事蹟)讓學生們將饅頭山的自然生態、文化資源、音樂與表驗藝術做緊密且有意義的結合。
另外,本教學有關生態與昆蟲教學部分簡稱SARS課程,原因是從社區(Society)出發發現饅頭山位於自強國小旁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與社區資源例如植物與昆蟲以及在地的特色文史與故事再配合校本藝術人文課程(Arts)進行與主題相關之創作與表演藝術課程。方案進行過程中不斷配合多元學習的文本讓學生閱讀(Reading)與創作(wRiting)最後再回到校本昆蟲與蝴蝶生態課程(Science)希望本課程方案跟SARS一樣具有感染力增進學生興趣與多元學習內容達到12年國教強調的素養導向及跨領域之學習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