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
Q&A
碩班 / 在職專班相關問題:
1. 有沒有收交大碩班考試生?
有的,歡迎來信詳談。
2. 實驗室可以收多少資甲/數據所/多工/網工的學生?
總共可以收四位碩士生。但我傾向收多工的學生。
3. 有沒有收交大在職專班學生?
有,歡迎來信洽詢。
外校 / 外系相關問題:
1. 可以收外校/外系的碩士生嗎?
可以,但需原指導教授同意共同指導。
2. 可以收交大或外校的專題生嗎?
可以,歡迎來信討論。
3. 有合作機會嗎?
歡迎來信洽談各種合作可能。
4. 我現在還在大學部,但想提前為進入實驗室做準備,該怎麼做?
課程準備: 建議先修習與研究方向相關的課程,例如影像處理、視訊處理、機器學習、深度學習、電腦視覺、元宇宙等。線上課程推薦:李宏毅老師的 YouTube 頻道,林軒田老師的 Coursera 課程(機器學習基石與機器學習技法)。
實作練習: 建議熟悉深度學習框架(如 PyTorch、Keras、TensorFlow),並嘗試自行完成一個 mini project。
文獻閱讀: 當上述準備完成後,可開始閱讀一些領域內的經典與最新研究論文。
課程問題:
1. 會不會開課?課程內容為何?
會開課,內容將盡量避免與其他教授的課程重複。目前規劃的課程為《人類感知導向的視覺與多模態表示學習》(Human-centric AI and Multimodal Perception),近期會公布課程大綱與更多資訊。
(Updated: 202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