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習營主旨

思想、情志,透過書寫成文,展繪成圖,因而得以被呈現、表述。然而從「無形」的情思到「有形」的圖文寫作,關係從不簡單。回顧中國古典文學,從紙張寫本、雕版印刷、晚清報刊雜誌到當代數位科技,書畫媒介與技術的發展影響觀看、閱讀、審美與感知的建立,開發藝文表現的不同媒材形式,同時強化知識生產的工具及運作,拓展思想訊息傳播的管道以致帶動社會思潮、觀念變化,當然,也潛移默化更動了人與物之間的關係,影響人類社群認知、感受世界並建構意義的方式。如何從「面貌」進入圖書世界內部承載的智識與情意,觀察書與人彼此對話、生命交織的動態,是此一研習的主要關懷。

由此觀之,廣義的「文學」寫作活動與其書寫媒介之間的互動變化,不僅關乎藝文作品的創造生產,更是一部文與體、精神與物質、逸興飛思與寫作實踐不斷交織互塑的書寫文化史。欲趨近一時一地人群的心思樣貌,必須透過其所創製、吸納之物質媒介的體式型態。圖書之內文、邊緣和語境,其前世與當代的生命形式演化,都是通往人文心靈的重要線索。

有鑑於此,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古典與現代文學研究室以「文學與媒介:從寫本到數位」為主軸,聯合規劃「書籍的一百種面貌」研習營,邀請不同世代相關領域的傑出學者,分享研究所得,進行跨學科、跨文化的交流,共同探索、思考廣義「文」學在特定社會脈絡下,如何被構造、使用、發生意義並介入思想與生活;並期望藉此打破斷代區隔,從長時期變遷的角度重審書籍出版在文學史、藝術史與文化史上的意義。參與的學員不但可透過講座,深入瞭解書籍史理論/歐洲啟蒙時代寫作文化史、中古寫本、文學與圖像、出版與明清社會、晚清民國報刊、數位人文反思等課題,也會在講師的帶領下進行深度討論,切磋論學,一同思考如何拓深既有研究成果,發展更具批判性的學術視野。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古典文學研究室 ‧ 近現代文學研究室

籌備委員會

召 集 人:楊玉成、劉瓊云
籌備委員:胡曉真、李育霖、陳相因

CONTACT US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古典文學研究室 ‧ 近現代文學研究室
115201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Research Unit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Research Unit

TEL +886(2)2789-5757/5725
FAX +886(2)2789-5799
Email cclit@gate.sinica.edu.tw
Email mclrunit@gate.sinica.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