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獅團是專門表演「舞獅」(特別是南獅,也稱為「醒獅」)的表演團體,常常也會同時進行舞龍表演。這些團隊融合了武術、民俗文化與藝術,是許多華人社區的重要文化象徵。
「醒」意為「覺醒」、「精神抖擻」。
「醒獅」象徵中華民族的崛起與奮發,也寓意驅邪避兇、帶來吉祥。
這個名稱常見於廣東、香港、澳門及東南亞華人社會。
南獅為主(醒獅),但有些團隊也兼舞北獅或舞龍。
表演動作講究「獅子性格」,比如:抖鬍鬚、搖頭、舔毛、驚嚇、嬉戲等。
高樁獅:在高低不一的鋁架(稱為「梅花樁」)上表演,極具技巧與視覺震撼。
醒獅團成員多有武術訓練背景,動作剛勁有力。
很多武館兼營醒獅表演,因為舞獅本身就是武術的延伸表現。
「青」代表「財源」,通常為生菜,內藏紅包。
採青方式創意十足,有時要攀高、跳遠、解謎才能成功。
成功採青表示將「好運財氣」帶入該處,對業主是吉兆。
鑼鼓鈸為主,節奏配合獅子的動作與情緒。
鼓聲節奏如「三起三落」、「追青」、「驚青」等都有特定含義。
很多醒獅團也同時會進行舞龍表演,尤其在大型節慶中,會以:
醒獅開場 → 舞龍遊行 → 大型採青壓軸 這樣的順序呈現完整演出。
農曆新年(特別是初一、初二巡店)
商舖開幕、喬遷、結婚
廟會慶典、神誕
國際文化節、校園文化交流活動